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类型高校公共关系策略研究

田华  
【摘要】: 现代高等教育成本递增、资金不足,几乎成为所有大学共同面对的问题。善于通过多种形式汲取各方资源已形成各高校的共识。虽然各高校都通过自发的公关活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但是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公关方案。本文在文献整理及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获取社会资源的公关方法作了详细研究,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A(建校比较早,目前在国内高校发展中处于领先的位置,所在地区经济条件也较好)、B(在国内高校的发展中处于中等水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区经济条件一般)、C(建校比较晚,刚刚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在国内高校的发展中处于中后位置,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条件一般)做了详细的公关策略的分析和探索。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1)A类高校在对外公关交流活动中拥有着丰富而有效的公关资源,各方面的公关活动已经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对于这类高校而言,持续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的公关策略,将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学校的重点公关工作。 (2)B类高校公关资源的丰裕程度与A类高校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潜能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类高校在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加强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增强优质生源和提高就业率等方面,开展以地区辐射为基础的公关活动是目前的主要公关目标。 (3)C类高校在各类公关资源的拥有上明显“先天”不足,进行科研公关还欠缺一定的内在实力。但是这类院校制度比较灵活,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在通过媒体扩大学校知名度方面已做出了不小的成绩。继续主动加强公共关系行为,扩大在社会上的信任度和美誉度是学校的重点公关工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彦;;浅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公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5期
2 王桂玲;;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式探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赵勤;;高校教育成本计量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01期
4 贺永平;;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秦福利;;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6 李栋;李晨旸;;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分析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8期
7 陈欣;王国洪;;当代大学生教育成本探析[J];当代小说(下);2010年06期
8 闻紫羽;;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6期
9 田利;;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1年07期
10 闵维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决策依据[J];科学决策;1997年06期
11 曾贱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J];新东方;2001年01期
12 曾贱吉;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3 朱小平 ,宗文龙 ,王进;关于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4年10期
14 牛吉平;关于建立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政策建议[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5 张小萍,谭章禄;高等教育学费制定的国际比较研究[J];价格月刊;2005年07期
16 李从松;跨越的困境——高等教育成本理论评议[J];教育与经济;2005年03期
17 黄成亮;中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历史变化[J];理论界;2005年11期
18 ;高校收费的产业化之痛[J];党员干部之友;2005年12期
19 刘炜;董玲;;高等教育收费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20 刘芳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我国工薪阶层家庭支付能力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金針;;臺灣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對大學財政改革之啟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从松;;跨越的困境——高等教育成本理论评议[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从松;;成本的膨胀及其治理——兼评高等教育成本理论[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毛建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冯文全;夏茂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及原则选择[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俞良蒂;毕重荣;;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与评价[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刘丽芳;沈红;;“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钟卫东;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吴峰;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投入与办学效益DEA评价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王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曲京山;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炜文;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2 赵佳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刘海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梁振慧;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静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6 张家友;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弓秀玲;包头钢铁学院教育成本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张晓华;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学视角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申晓云;我国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10 魏欢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尔滨学院 何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归属待完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陈黛 王羚;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成本核定预计今年有初步结果[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朱文君;学生分担奢华教育成本导致高学费[N];消费日报;2007年
4 查显友;高等教育对收入分配的调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中原 刘微;一道难解的算术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山子;农村求学之路不能越走越难[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彭兴庭;学费是补偿而不是价格[N];丽水日报;2005年
8 ;奥巴马:政府应该绕过银行,直贷助学金[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天香;必须遏制“新读书无用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彭兴庭;经济劣势让贫困生失去平等竞争机会[N];经济参考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