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焦虑倾向初中新生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
【摘要】:
焦虑的认知理论是当前焦虑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它的主要假设是,在认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焦虑障碍患者和非临床标准的高焦虑者都表现出对威胁信息的加工偏向。相应的实证研究发展出许多不同的任务范式,但大多围绕三个主要认知环节——注意、记忆、解释,来考查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特点。考查初中新生这一易感于高焦虑倾向的青少年群体对威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点,不仅有助于丰富焦虑认知理论,也可为青少年焦虑预防与干预提供指导。
基于焦虑认知偏向的研究范式,研究分别使用威胁词的工作记忆任务、情绪Stroop任务、视觉探查任务(VPT)和模棱两可句的解释任务,以60名高焦虑倾向的初中新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关于特定信息的加工特点,即注意、记忆加工和认知解释是否存在偏向,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1)在考查记忆偏向的威胁词的工作记忆任务中,高焦虑倾向初中新生在一般威胁信息的回忆量上的表现,好于低焦虑倾向的同伴;在表示威胁信息和非威胁信息回忆之分离程度的两种度量上,威胁词数减去积极词数、威胁词数减去中性词数,两类学生之间出现极其显著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高焦虑初中新生也存在工作记忆偏向。
(2)在两个探究注意偏向的任务——情绪Stroop任务和视觉探查任务(VPT)上,高焦虑倾向初中新生对威胁信息没有表现出更长久的注意。研究假设没有得到验证,或许得归因于实验设计、操作环节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3)在模棱两可句的解释任务上,高焦虑倾向初中新生对与之生活相关的特定情境信息的解释确实存在偏向,他们更倾向于作出威胁性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