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的家域、活动规律和采食生态学研究

崔多英  
【摘要】: 2005年8月~2006年9月期间,在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对10只岩羊(Pseudois nayaur)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家域的研究,同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直接观察法、采食痕迹估计法和固定样线法对岩羊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性别和年龄贺兰山岩羊的家域和核域面积变化较大,雄性岩羊的家域为3.74±0.52 km2,核域为1.42±0.15 km2;雌性岩羊的家域为2.95±0.4km2,核域为1.1±0.22 kmm2;亚成体家域为1.6±0.9kmn2,核域面积为0.7±0.2km2。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是雄性成体大于雌性成体,亚成体最小。贺兰山岩羊的家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重叠部分的大小因个体而异,雌性的重叠程度高于雄性。核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家域重叠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 2.岩羊在不同季节的活动节律基本上有2个活动高峰(即6:00~9:00、17:00~20:00),属于晨昏活动类型。只是在春季和秋季的深夜22:00~24:00之间,会有一个小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夜间活动较少,冬季夜间活动更少。春季10:00左右有一个小高峰,夏季中午活动频率少于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中午活动频率多于其他季节。夏季岩羊的活动率总体上高于冬季,而且峰值间距离拉长,即夏季早起晚睡,冬季晚起早睡的作息模式。 岩羊在整日、昼间和夜间3种情况下的活动率分别为50.29%、52.08%和48.50%,这一数据表明岩羊在一天中用于活动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大致相当,昼间比夜间稍显活跃。再按不同性别统计,岩羊雌性和雄性的活动率分别为51.37%、49.50%,表明岩羊雌雄之间的活动率也大致相当,只是雌性稍高于雄性。 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对动物的活动节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降水量与岩羊活动节律之间并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岩羊的活动律有所上升;月平均温度与月活动节律的关系要密切一些,随着温度的变化岩羊的活动率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同步的;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活动节律之间的关系不大,也是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活动率也略有升高。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岩羊的活动率与月平均降雨量之间不相关。 3.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禾本科草类(27.55%)和灰榆(24.46%)、金露梅(6.77%)、锦鸡儿(6.55%)、黄刺玫(5.36%)、蒙古扁桃(4.14%)等植物的当年枝和落叶是岩羊冬季主要食物,其中禾本科草和灰榆为大宗食物,针叶树种(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和其它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小。在取食较多的植物种类中,岩羊对灰榆、山杨、金露梅、锦鸡儿、黄刺玫和蒙古扁桃有正选择性,对禾本科草本植物的选择性接近于零。根据选择性指数(Ei),冬季岩羊对6种植物 的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黄刺玫锦鸡儿金露梅灰榆蒙古扁桃禾本科草 本植物。岩羊取食乔木27.0%、灌木45.4%、禾本科草本植物16.8%和非禾本科 草本植物10.8%,这4类植物的利用性与可利用性存在差异极显著,其中乔木和 灌木的利用性高于可利用性,而禾本科草本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利用性与 可利用性大体持平,说明岩羊的食物是以木本植物为主,同时较多采食禾本科草 类,而对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则较少采食。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岩羊对食物的 选择性与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 关关系。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蛋白质不是越冬岩羊的限制因子,而能 量可能是影响冬季岩羊采食的较为关键的因子。岩羊冬季采食策略主要是以最小 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能量收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枫;汪青雄;卢珊;蔡勇军;;扎龙湿地白鹤春季停歇地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J];动物学杂志;2007年03期
2 毕俊怀;胡德夫;丁英;司晓艳;蒋志刚;;蒙古野驴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J];动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3 郑建清;;圈养条件下赤斑羚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J];野生动物;2011年05期
4 兰存子;刘旭;刁丽丽;刘振生;张明明;;圈养条件下小熊猫指名亚种旱季的活动规律[J];野生动物;2011年04期
5 周岐海;黄乘明;李友邦;;黑叶猴活动时间季节性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6 王楠,贾非,郑光美;白马鸡配对期两性行为的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徐峰;马鸣;吴逸群;;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冬季北山羊昼间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J];动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8 周颖;马珺;袁耀华;徐正强;刘志霄;;半散养状态下斑嘴鹈鹕繁殖期行为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11年02期
9 刘振生,王小明,李志刚,崔多英,李新庆;贺兰山岩羊不同年龄和性别昼间时间分配的季节差异[J];动物学研究;2005年04期
10 杜卫国,盛和林;圈养林麝幼仔的时间分配和行为发育[J];兽类学报;1997年04期
11 田秀华,粟海军,马建章;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J];生态学杂志;2005年04期
12 刘鹏;刘志涛;李殿伟;赵文阁;;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J];生态学杂志;2008年12期
13 孟祥虎;;粘虫板诱集烟粉虱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0年03期
14 宋延龄,曾治高,张坚,王学杰,巩会生,王宽武;秦岭羚牛的家域研究[J];兽类学报;2000年04期
15 姜颖,于永利;一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架的cDNA片段的发现(英文)[J];免疫学杂志;2000年05期
16 曾治高,宋延龄;秦岭羚牛春夏季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J];兽类学报;2001年01期
17 杨陈;周立志;朱文中;侯银续;;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报;2007年02期
18 王贵林;尹华宝;余冠军;武梅梅;;成年黄山短尾猴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J];野生动物;2008年01期
19 谢志刚;楮可龙;蒋文忠;徐循;谢一民;裴恩乐;袁晓;徐宏发;;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20 刘德富;青海省地震活动的自然节律[J];地震;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善;郑建清;马王君;周锋;孙文婷;陆婷婷;李瑶瑶;郭芳;;圈养巴西狼行为的初步研究[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2 徐祖元;;血红素对小鼠外周生物钟基因表达节律的影响[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史欣欣;蒋志敏;;波形节律点穴法及其镇疼机理的探讨[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潘振彬;;阴阳昼夜变化节律及其临床应用[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清义;王玉琴;王占彬;张学鑫;;特定饲养条件下河南奶山羊的昼夜行为及节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志友;;事故与睡眠节律的内在联系及预防探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温玫;刘姝;蔡彦宁;陈彪;;帕金森病睡眠结构改变的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张治国;;脉象均匀度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从愿;;激素分泌节律与光周期[A];第五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王秀;胡剑北;;心病的起病与发作年节律[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多英;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的家域、活动规律和采食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群秀;藏狐的活动规律、家域特征及生境选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亮;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獾类物种野外空间行为生态学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黄乘明;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对栖息地选择利用与觅食生物学[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5 王晓明;半散养东北虎繁殖行为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丁由中;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安;光疗对新生儿外周血节律基因表达和血压节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毅;一类基因调控网络的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9 刘振生;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麂(Muntiacus muntjak)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仕;鹭科鸟类筑巢地繁殖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刘晓庆;藏狐家域计算方法的比较及其主要食物对家域分布特征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继超;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的活动家域和微生境利用[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飞;哺乳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昼间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靳勇超;基于粪便分子生物学对马鹿种群遗传结构以及家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周海富;神经元网络的同步和节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雪蔓;两种笼养灵长类动物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其社会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光剑;海南岛犬蝠食性、栖息地类型和棕果蝠活动规律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金;半散放条件下亚成体东北虎昼间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辉;基于粪便分子生物学的马鹿个体识别、亲缘关系分析及家域确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测脉博应仔细观察节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向甄;周期和节律是健康法宝[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3 张家勇;科学运时 延缓衰老[N];中国老年报;2006年
4 韩咏霞;遵循心肌缺血节律选择最佳用药时间[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张家勇;科学运时 延缓衰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降温只是改变股市上涨节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溧阳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许新平;历周行为与体验节律及应用[N];华东旅游报;2008年
8 王廷超;老人应睡足[N];保健时报;2003年
9 刘燕玲;动静节律预防癌症[N];健康报;2003年
10 张琴;奇妙的两性节律日[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