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域网的OFDM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OFDM技术具有很强的抗符号间干扰、抗多径衰落能力,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高速的数据业务,因而倍受关注。但是,OFDM对于同步误差和信道估计误差非常敏感,在IEEE802.16 OFDM系统中如何有效地实现同步和信道估计是有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了IEEE802.16 OFDM系统中的同步、信道估计和OFDM系统软硬件设计实现等问题,主要内容和创新性研究工作如下:
1、论文通过具体分析IEEE802.16协议,针对IEEE802.16系统特殊的帧结构,讨论分析了基于训练符号的帧同步算法—延迟相关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殊加权序列的帧同步算法,达到精确同步的目的,又具有较低计算复杂度且不易受频偏影响。讨论分析了符号定时同步算法;利用OFDM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所包含的冗余信息,提出了一种利用“虚载波”的高性能、低复杂度频偏估计算法,通过仿真我们发现该算法具有超高分辨率子空间方法MUSIC的精度,而不需要其计算极为复杂的子空间分解运算,而且数据利用率高,捕获范围是整个[0,2π],即使在低信噪比的信道条件下,也具有比较好的同步性能,满足IEEE802.16系统的特点。考虑到系统可能会工作在低信噪比高误比特率环境下,需要有适当的定时恢复,而通过分析发现许多现有的算法或效果不佳或延时代价太大,本文提出一种利用Viterbi-like算法的联合定时恢复算法,仿真表明这种定时恢复方法即使在检测器的误比特率高于10~(-2)时仍能很好的工作,适用于802.16 WMAN中应用。
2、论文研究了块状导频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算法、IEEE802.16OFDM信道估计仿真分析,通过仿真说明IEEE802.16系统更适合使用块状导频结构。讨论分析了MIMO-OFDM中一种基于空频域的最优导频设置算法,给出了导频图案,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与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曲线非常接近,信噪比差距约在2dB左右,并且在快衰落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性能要优于基于前导训练的信道估计方法。
3、根据IEEE802.16OFDM系统特点,论文分别在Matlab中应用Simulink工具构建OFDM系统仿真平台、在LabVIEW平台上实现了OFDM调制解调仿真系统,模拟了整个系统的信号流程,进行了OFDM仿真系统参数的选择和调制模块的仿真设计、论证各算法性能,并根据各种不同的条件:例如高斯噪声、多径衰落、有无保护间隔等,对系统的误码特性进行了评估,为正确评价实际OFDM系统的性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4、论文以软件无线电思想作为指导,提出了以256点IFFT/FFT为核心和以512点IFFT/FFT为核心的两种OFDM算法模式并存于同一个硬件平台、且可预选的方案,它们在参数选取和性能指标上有所差异,均实现了相似的模块和功能。
5、论文参考IEEE 802.16无线网络标准的参数设置,针对本设计系统的应用环境和系统硬件的性能速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环境的信号结构、帧格式等参数设计。
6、论文基于TI公司的6701evm数字评估板卡,结合模拟前端搭建数字中频平台,设计了基带处理的DSP软件模块并进行系统调试,基本实现了一套完整的OFDM调制解调方案。经过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验证了本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
7、论文设计了一种16QAM星座图映射和QPSK星座图映射可预选的数字调制软件模块,根据所选的调制方案,可建立不同特性的OFDM连接;设计完成的IFFT/FFT调制软件模块,可在建立连接之前选择Radix-2或Radix-4的调制方式;设计并添加了一个滚降系数β软件可选的升余弦滚降窗,加快了OFDM信号功率谱带外部分的衰减速度。
8、论文针对硬件平台,设计并提出了一种以链表数据结构为核心的Viterbi译码的软件实现方法,适用于6701evm平台的卷积解码,应用于解调端,增强了系统的抗多径衰落能力。
|
|
|
|
1 |
强秀凤,姚轶;采用OFDM技术实现低压输电线上高速数据的传输[J];电子工程师;2003年02期 |
2 |
郝建民;正交频分复用(OFDM)体制—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体制[J];遥测遥控;2004年02期 |
3 |
刘建华;4G移动通信特点和技术发展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29期 |
4 |
丁舒羽,陈健;OFDM的基本原理及FFT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5 |
高丙坤,朱宝泉,刘丰,赵忖;扩频和OFDM通信系统的快速同步[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6 |
张灵燕,张海滨,宋文涛;基于旋转不变技术实现多用户交织OFDM频偏估计[J];电讯技术;2005年03期 |
7 |
阚春荣,王庭昌;基于时频联合估计的短波OFDM的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6期 |
8 |
刘峰;都妍美;;OFDM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7年05期 |
9 |
袁梦;;OFDM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职业圈;2007年21期 |
10 |
韩建文;;基于FPGA一种OFDM的实现[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1 |
周宏,潘亚涛,陈健;宽带高速OFDM的实时实现[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1年03期 |
12 |
宋胜辉,曹达仲;CDMA,OFDM及OFDM—CDMA性能对比[J];通信技术;2001年08期 |
13 |
项瑞艳,王世禄,酆广增;WCDMA和OFDM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性能分析[J];电信快报;2002年10期 |
14 |
李伟,孟繁茂,王兴亮,苏刚;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及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02期 |
15 |
李远建,冯玉珉;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OFDM的原理及应用[J];当代通信;2003年04期 |
16 |
韩冰,高西奇,尤肖虎;OFDM系统改进的迭代联合信道估计与符号检测算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3年02期 |
17 |
李鹏,张春业
,韩旭东;IEEE802.11g协议中一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山东电子;2003年03期 |
18 |
姜江,吴长奇,艾艳锦;OFDM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同步技术[J];信息技术;2004年03期 |
19 |
王化宗,张春业
,韩旭东;MC-CDMA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J];山东电子;2004年02期 |
20 |
孙宇涛;OFDM系统抗多径衰落性能计算机仿真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