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进入本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无论是研究文献,还是投资总额,都在高速增长。当前,在繁荣的背后,教育信息化理论也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如信息技术深层次融入教育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技术学视角下,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软件、教育教学信息系统、信息化教学模式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对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原理/学习理论的变革关注不多,对于人在数字虚拟世界的异化问题也不太关心。因此,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困境,其根源在于技术学视角的局限。
本文在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二十多年发展历史梳理后认为,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关注教育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利用等技术问题,隐含在这种研究的背后,是一种技术学视角。
技术学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特点是:教育信息化目的是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本质是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教育中应用;研究价值取向是“技术中心论”;研究对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学就是研究怎么样使人成为能够自主、自强、自立的人,即如何成人的学问。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之中,核心就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成人的问题。因此,教育信息化研究必须超越技术学视角,转而从信息技术与人的生命发展这个维度来思考教育信息化,这就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教育学视角。
在教育学视角看来,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数字虚拟世界中人的生命成长,即数字虚拟世界的教育,它包括三个层面的研究,一是哲学层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人的生存、道德等问题;二是科学层面,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教育理论问题;三是实践层面,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等。
|
|
|
|
1 |
马德四;蒋鸣和;;试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形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