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杨俊敏  
【摘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到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和恢复就显得十分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还很薄弱。同时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心理健康教育的跨文化研究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研究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是为了检验心理学理论普适性和独特性,为新疆深入开展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的四个指标一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跨文化的分析,试图从多指标体系的横向和纵向了解民族差异,发现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整个研究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整个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分别对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归纳和梳理。 第三部分为调查研究。本研究随机抽样3000名新疆高校、中学的维吾尔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以及全国部分省市高校和中学的汉族学生,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TEOSQ)、《身体自尊量表》(PSPP)、《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SPA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样本进行四个指标的初测,用跨文化的视角和多种统计方法来比较异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 1、目标定向 (1)无论汉族或维吾尔族学生、男生或女生、城市学生或乡村学生,其目标定向得分,均是任务定向高于自我定向,差异具显著性。 (2)总体被试目标定向在民族主效应上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在目标定向两个维度上,汉族学生得分都要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在任务定向上汉族男生与维吾尔族男生抑或是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城市学生差异不具显著性,汉族初中低于维吾尔族初中但差异不具显著性。 (3)总体被试男生的任务定向及自我定向高于女生,差异具高度显著性。但汉族学生在任务定向及自我定向上无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学生性别差异具显著性。 (4)初、高中和大学学生在目标定向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在中学阶段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而到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在民族和性别上均表现出这种年级趋势。 (5)总体被试城乡学生在目标定向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任务定向上,汉族学生城市低于乡村、维吾尔族学生城市高于乡村,差异均具显著性。 2、身体自尊 (1)身体自尊的民族差异具有显著性,即维吾尔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自尊,更关注自己的外表、体重和体型。但大学男生在身体自尊上没有民族差异。 (2)总体被试的身体自尊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高度显著性。在性别主效应上没有民族差异。初中维吾尔族和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在身体自尊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3)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自尊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即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评价明显高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及大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但高中生与大学生差异不具显著性。 (4)总体被试城乡学生在身体自尊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维吾尔族学生城市高于乡村,在四个分量表上差异均具显著性。 3、社会性体格焦虑 (1)维吾尔族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 (2)女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高于男生,差异具显著性,这种性别差异没有民族区别。 (3)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总体上呈现“驼峰式”发展,即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逐渐升高,到大学阶段又开始降低。只在初中与高中年级段的差异具显著性。 (4)汉族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城乡差异不具显著性,而维吾尔族学生城市低于乡村,差异具显著性。 4、主观幸福感 (1)主观幸福感存在民族差异,汉族学生高于维吾尔族学生。 (2)被试总体幸福感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将民族变量考虑进去时,这种性别差异,已不具显著性。 (3)在年级变量的主效应上,虽然随着年级的升高主观幸福感得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显著性。 (4)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乡村学生,但汉族学生的这种城乡差异不具显著性。 对四个指标进行了路径分析,显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尽管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效果”,但主要还是分别通过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两个变量而影响到主观幸福感,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两条路径均是“间接效果”。 第四部分为实验研究。分别选取大学、中学的维吾尔族和汉族教学班,进行两种不同的动机气氛的教学,考察动机气氛对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课堂气氛为自变量、Ames的TARGET教学模式为指导,在课堂中营造学习气氛和成绩气氛。在选取了大、中学维汉十个教学班进行了为期8周的两种课堂气氛的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动机气氛可以改变学生的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和主观幸福感。学习气氛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任务定向、身体自尊、主观幸福感;成绩气氛教学则提高学生的自我定向、社会性体格焦虑。 (2)在动机气氛的主效应上,不具有年级差异和民族差异。 第五部分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这几个指标在体育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林;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2 章鹏远;;目标定向理论与小学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06期
3 高佳;温亚君;郭亦农;;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丁利和;章焕春;;目标定向理论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6期
5 杨强;;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修课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11期
6 韩长良;;目标定向理论在武术教学中影响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7 黄玉涛;汪楠;;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特点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崔国红;;目标定向理论的新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9 王东梅;;英语教学中目标定向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J];英语教师;2010年09期
10 洪丽丽;;体育运动中目标定向对体育运动行为与成绩的影响[J];新课程(教研);2010年11期
11 王晓玲;刘君;;体育教学中教师反馈频率对学生目标定向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2 郭永红,秦钢;对健美操专选大学生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4期
13 梁宜勤;;目标定向理论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02期
14 孙汉;;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任务掌握气氛的营造[J];科学决策;2008年11期
15 鲍晓玲;杨俊敏;武杰;;体育课动机气氛对维汉大中学生目标定向、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6 韩洋;;结合目标定向理论创设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学习气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0期
17 姒刚彦;李庆珠;刘皓;;对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的检验——一项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实证研究[J];心理学报;2007年01期
18 程龙;曾李萍;;对高校定向越野选课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4期
19 朱晓娜;;Dweck成就目标理论在体育运动中的研究进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0 刘晓飙;;不同情景中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定向差异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拥军;吴秀峰;;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张爽;;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的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虹;郭巧雯;周文洁;郑杨婧;;努力过程中成就目标定向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魏瑶;洪冬美;;目标定向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在动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缺乏动机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优男;目标定向理论的应用对高校学生太极拳运动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丹;从文化因素的角度理解目标定向理论[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3 王佳唯;员工目标定向、领导成员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4 许明浩;“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许贵家;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萍;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动机和目标定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义成;目标定向理论对参与羽毛球运动动机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强;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高校足球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立平;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与成就目标定向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曲宁;北京音乐专业大学生成就目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