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
【摘要】:
近年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舆论界都受到较多关注,在实践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成绩;同时,学者们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的文章也日渐增多。可在这些研究中,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研究者认为在轰轰烈烈的现象背后,有必要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系统的历史反思将有助于相关教育工作者清醒的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对该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更切实的规划和举措;进而推动我国还不太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全社会来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城市之一,也是取得成效最大、实施最为规范的城市。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其进行历史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全国其他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及经验。同时作者受个人研究精力所限,遂把研究地域圈定在上海。
本文作者借助大量详实深入的口述史、背景资料、纪念物和文献检索与分析等方法系统再现了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填补心理健康教育历史研究的空白。
论文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主要介绍论文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框架、历史分期标准、对论文核心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澄清等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从宏观上对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进行历史回顾,这是论文的核心和主干。本文把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一阶段:萌芽期(1985-1989),心理健康教育表现为部分教师自发的个别行动;第二阶段:建设期(1989-1998),个别活动变成有组织的民间活动,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作为行会成立,并在上海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阶段:普及期(1999至今),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上海市教委领导下开始进入全方位普及阶段,已经涉及各个学校、各个层面。
第三部分是个案研究,作者从宏大叙述转为经验诠释。本文共选择三个个案:风华中学、杨彦平、A中学。这三个个案分别呈现了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角度。风华中学作为上海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到今天的学校,它的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可以贯穿整个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是后者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个个案的描述和研究,可以让我们以另一视角进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中。杨彦平老师是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个专职心理教师。从本科毕业生到资深心理教师,可以看到一个心理教师在一所学校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心理老师的心路历程。A中学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后的一个普通学校,更能反映上海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面貌。作者希望通过这三个个案尽量涵盖研究者或者读者所有细节上会提出的问题,以使历史生动深刻的呈现出来。
第四部分是问题讨论和建议。对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进行考察后,研究者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众看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个人建议。
在论文最后,就本论文的贡献进行回顾,并提出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