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

朱晓军  
【摘要】: 本文以“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为题,运用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观点,对空间语义与句法成分的关系、空间隐喻、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三方面进行阐释,旨在深入探求空间在人类认知中重要而基础的地位,强调人类共同的空间认知能力,全文以汉语研究为主,英语、俄语为佐证,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空间认知的共性。 本文首先从“空间”定义出发,发现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本文中更多地使用[有界][无界]),既是[实体]的,又是[空置]的,从而得出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空间”既可以从科学意义上理解,又可以从日常生活角度理解;既可以是物理世界的概念,也可以是语言世界的概念,从而得出:人们对空间的认知不是几何空间的认知,而是拓扑空间的认知。这就为我们研究空间的内容和角度奠定了基础。从内容上说,空间范畴分为实体、位置和位移三大子范畴,从角度上看,空间认知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空间范畴的研究框架建立在把空间分为实体、位置和位移三大子范畴的基础上,从对物理世界空间语义的范畴化,来与语言层面的范畴化相对应;然后从空间隐喻的角度证实空间是人们认知时间及其他抽象概念的基础,空间作为始源域向其它目标域映射;最后探讨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性,主观性体现在方位词的混用,话语中自我的体现,以及汉语语序的主观性等三个方面。 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起着“元概念”(meta-concept)的作用,因为它是“用来理解其他概念的概念(Lakoff Johnson,1980:14)”。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本章还回顾了国内外在空间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国外对空间问题的研究表现为视角宽、术语多的特点,国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呈现出评介多、隐喻和意象图式泛化、多维度、结合汉语等四大主要特点,其中多维度的研究态势又包含方位词多义性、对称不对称、有标记无标记、语法化、象似性研究等等,总体说来,国内空间研究从语言层面上进行的较多,走的是从语言到认知的验证式研究路子,本文从认知到语言,并且从汉语、英语、俄语三种语言中找到普遍存在的空间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的证据,如空间语义与句法成分有无对应性,空间隐喻的异同,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等等。 第二章从“空间”的定义入手,发现空间的复杂性,具体体现在,空间是包含存在物的空间,空间的本质是空间关系,空间的认知与视角的选取有关,即有其主观性的一面,空间概念是隐喻中相当重要的概念等等,从而也澄清了“空间关系”、“空间概念”、“空间问题”等的区别,构建了本文的空间范畴:实体范畴、位置范畴和位移范畴,本文选取三方面来阐释空间在人类认知中的基础性地位:空间隐喻;空间义对句法功能的影响;空间认知的视点和参照物,即空间范畴的主观性;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从空间的基础性、隐喻性、多义性、主观性来阐释的,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从基础性到隐喻性、从隐喻性再到多义性、从多义性再到主观性,反映出人类在空间认知的四大特性:基础性、隐喻性、多义性、主观性。 第三章是从空间语义入手,看语言中有哪些句法成分能够表达空间语义,空间语义与句法范畴有无对应性,根据范畴化理论,实体范畴大致对应名词,位置范畴大致对应方位词,位移范畴大致对应动词,此外还有量词和方位词共同表示形状范畴。“实体范畴和名词”论证了实体范畴是一种隐性范畴,只有在句法组合功能上才能显现出来,如回指、指代、搭配、进入某一句法格式等等。另外,明确了名词空间性的三种意义——[实体]性、[容纳]性和[处所]性,实体性名词是典型的名词,[处所]性对应处所名词,尤其是命名性处所词,容纳性名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类词,它的空间性是功能性的[容纳],即具有使用功能,而且这三种语义可以依据句子结构发生转化;“位置范畴和方位词”用图形-背景理论,强调了参照物和焦点物的语义特征,也指明了位置范畴和处所范畴的区别,位置范畴中焦点物和参照物是绝对静止关系,处所范畴中焦点物和参照物是相对静止关系;“位移范畴和动词”运用Jakendoff的概念语义学中对位移的理解,把空间位移作为基本认知域,然后向社会关系等等扩展,这种类推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演绎手段。运用位移性可以解释汉语典型句型“把字句”。 第四章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空间的基础性,空间概念是人们理解时间以及其他抽象概念的基础,空间概念既是整个人类也是个体的人在幼儿时期最早发展起来的概念之一。在此基础上谈到空间隐喻,包含实体隐喻、容器隐喻,方位隐喻、位移隐喻,正好与我们在上一章的实体性、容纳性、位置性和位移性保持了对应性。隐喻是解释词汇多义性的有效手段,从人类自身结构角度解释了为何人们偏向使用上下和前后,在“上、下、前、后”的使用中,又偏向使用“上”和“前”,尤其“上”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复杂、意义最多的一个词。本章还证实了容器隐喻与“里”,位移隐喻与“来、去、过来、过去、起来”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出词发生语法化的途径:通过隐喻发生多义性,词义逐渐由具体的空间义转向虚指,最后到语法化。由拓扑空间意义到空间隐喻意义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化,由拓扑空间意义到语法意义是以隐喻为基础的语法化。我们注意到,能产生语法化的词往往是最常用、最多义的空间词。 第五章运用Loyns的“语言的主观性”理论,对方位词混用现象和话语中的空间指示现象作了解释,认知主体对某参照物的功能、文化、心理因素、视角等方面形成不同的注意视点,从而对方位词的使用进行了分析,并从话语角度分析了空间表达时对参照物的选择、“自我”的放置等等的主观性因素。汉语语序的变化也可以从空间认知主观性来得以解释。认知语言学与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人文性,主观性正是人文性的表现之一。 第六章为结语,总结全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概括空间研究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意义,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倩;;汉英空间范畴中趋向范畴表达的异同[J];长江丛刊;2017年19期
2 马春晖;李生刚;史艳维;;自由理想空间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潘福铮;一类模糊系统构成的泛赋值空间范畴[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4 于倩;方进明;;T-极限空间范畴的笛卡儿闭性[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7年01期
5 高晓茹;;俄罗斯文学语篇空间范畴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5年01期
6 崔艳丽;吴洪博;;闭包算子空间范畴及其性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7期
7 董亚莹;李生刚;杨小飞;;(L,M)-fuzzy收敛空间范畴中的始结构与终结构[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4年03期
8 曹广涛;;人类学差异对中西视阈及语序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兰小云;;试析“目前”的词汇化过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金焕民;;营销不是金饭碗[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4年03期
11 高小燕;;对称的满层L-Kent收敛空间范畴的子范畴[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3年01期
12 苗丽静;空间范畴的经济学研究前景[J];学术研究;2002年01期
13 李丽;;空间范畴视域下普列什文生态哲学的诗意呈现[J];济宁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14 娄国祎;;空间范畴英语表达的认知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4期
15 刘鹏丽;;从空间范畴看汉字“内”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16 王文秀;;方位词“前/后”的认知基础[J];青年与社会;2019年20期
17 李秀玲;;大卫·哈维的空间范畴及其时代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8 张荣军;;辩证的空间范畴和空间范畴的辩证理解[J];创新;2013年06期
19 任雪梅;;俄语空间范畴研究管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克懿;;心理空间范畴与语言生成机制[A];中国修辞2018[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任雪梅;论俄语的空间范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薛玉萍;维汉空间范畴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庞斌;(L,M)-fuzzy收敛理论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徐英平;俄汉语空间系统多层面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马书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论[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11 郭明;篇章范畴与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倩;英汉空间范畴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凯;格序极限空间及其范畴性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路;民间宗教的社会性及其个体化趋势[D];云南大学;2016年
4 刘晓燕;英汉空间词语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林超昊;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方位隐喻“上”、“下”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驻京见习记者 彭丹;长城不只论长度,更有空间范畴[N];文汇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