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樗蚕(Philosamia cynthia)和思茅新木蛾(Neospastis simaona)幼虫取食行为的研究

王斌  
【摘要】: 本研究在对福建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上海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昆虫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上的重要食叶昆虫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樗蚕(Philosamia CynthiaWalker et Felder)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上的重要食叶昆虫思茅新木蛾(Neospastis simaona Wang)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实验,观察了樟巢螟、樗蚕及思茅新木蛾的取食行为,探讨了明暗、温度和湿度对其取食行为的影响,同时结合植物叶片取食状类型的分析,初步阐明了三种幼虫的取食行为特征。 1.福建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 对福建梅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采集昆虫标本5281号,分属14个目82个科,共有193个种。梅花山自然保护区5个不同生境昆虫多样性调查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对不同的群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中昆虫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均不相同,其中针阔混交林昆虫的多样性(5.741426)、均匀度(0.918933)最高,常绿阔叶林昆虫的丰富度(83)最高,毛竹林昆虫多样性(4.906891)、均匀度(0.690726)、丰富度(30)最低。表明昆虫的多样性与其生境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2.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幼虫食叶行为研究 樟巢螟幼虫有筑巢现象,取食和防御也以巢为中心。野外状态下,樟巢螟幼虫吐丝缀叶,结成虫包。在室内饲养时,樟巢螟幼虫可在叶子与培养皿壁之间做巢。樟巢螟幼虫多数情况下会将头胸部探出巢进行取食,尾部留在巢内,取食结束退回巢内。有时也会整个虫体全爬出巢外进行取食。其只取食叶肉,不取食叶脉。樟巢螟幼虫取食为不连续取食,无明显的取食高峰。取食间隔期,幼虫爬动或静止。防御以巢为主,遇到惊扰立即退回巢内,当幼虫被迫暴露于巢外时,则会剧烈扭动身体进行防御。樟巢螟幼虫的取食叶片形状呈多样化,无明显的对应性。据观察有阳面食状、阴面食状、小孔状、大孔状、连续小孔状、缘食状、掏食状、切叶状等8种取食状。樟巢螟3、4、5龄幼虫,随龄期的增加,取食次数和取食总时间逐渐增加,而一次取食时间变化不大。幼虫在明暗条件下取食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明暗条件对其取食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25℃-35℃是樟巢蜞幼虫较适宜的取食和生活温度,稍高(40℃)或稍低(15℃-20℃)则抑制其取食活动。在70%-90%RH范围内,幼虫的取食行为没有明显改变。低湿度60%RH环境对樟巢螟幼虫的取食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幼虫取食行为研究 樗蚕幼虫在野外状态下,在叶子的背面取食叶片。室内饲养观察时,其取食时腹足和臀足紧紧抓住叶子。樗蚕幼虫多从叶子的顶部开始取食,将叶子吃得只剩一些残屑和一段主叶脉,有时甚至将主叶脉吃光。其取食为不连续取食,无明显的取食高峰。取食时如受到惊吓,幼虫采取静止不动作为防御方式。取食间隔期,幼虫多静止休息。樗蚕幼虫的取食状有顶食状、缘食状、掏食状、切叶状,其中以缘食状和切叶状为主。樗蚕3、4、5龄幼虫随龄期的增加,取食次数变化不大。3、4龄幼虫一次取食时间和取食总时间无明显变化,5龄幼虫一次取食时间和取食总时间明显增加。樗蚕幼虫在明暗条件下取食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明暗条件对其取食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20℃-35℃时樗蚕幼虫的取食次数和时间比较接近,推测是其适宜的生活及取食温度范围;15℃时,幼虫的取食活动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樗蚕幼虫不耐高温,在40℃时不取食,并导致死亡。在60%-90%RH的范围内,湿度对樗蚕幼虫的取食行为的影响不明显。 4.思茅新木蛾(Neospastis simaona Wang)幼虫取食行为研究 思茅新木蛾幼虫有筑巢现象,取食和防御以巢为中心。野外状态下,思茅新木蛾幼虫先吐丝将两片叶子粘起来,然后在两片叶子中间吐丝用粪便做巢。在室内饲养时,思茅新木蛾幼虫在叶子与培养皿壁之问做巢,巢的形态与野外状态下的相似。幼虫取食时从巢的两端钻出,多为身体的头胸部探出巢外进行取食,取食结束退回巢内,并重新用粪便将巢口封住。观察中还发现幼虫有先用口器将一块叶子沿一个弧度切下,然后将其放置在巢的一端进行取食的现象。思茅新木蛾幼虫从叶的两端向叶的中部取食。幼虫防御以巢为主,遇到惊扰退回巢内,当虫体暴露于巢外时,则会剧烈扭动身体进行防御。取食间隔期,幼虫会不断吐丝巩固巢。其取食为不连续取食,无明显取食高峰。幼虫的取食叶片形状多样化,有阳面食状、阴面食状、小孔状、大孔状、缘食状、掏食状、切叶状、长条状等8种取食状,无明显的对应性。思茅新木蛾4、5、6龄幼虫随龄期的增加,取食次数和取食总时间都随之增加,而一次取食时间无明显变化。幼虫在明暗条件下取食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明暗条件对其取食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瑞凤;陈建业;韩红;毕巧玲;宁玉霞;;樗蚕发生规律及其防治[A];全国园林植物保护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蔡良华;;2002~2004年海门市樟巢螟暴发原因及综防技术[A];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高贺武;王旭昭;刘秀英;;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张念环;钱彪;蒲振祥;徐福明;;苏南地区樟巢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A];2006年江苏省病虫防治绿皮书[C];2006年
5 杨霞;;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戴开甲;曹爱华;马志健;张其秀;张良武;徐克静;张菊兰;潘冬生;梁业荣;刘庭钰;刘焕德;;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樟树樗蚕的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7 施文贤;吴梅;侯耀国;;2004年园林绿化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总结[A];江苏省昆虫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立震;曲炳国;张秀梅;徐遵成;郭金宇;;枣树新害虫樗蚕生物学特性研究[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陆彦;;张家港市林木害虫测报工作动态[A];江苏省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2007[C];2007年
10 张念环;徐永昌;钱彪;;常熟市园林绿化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A];江苏省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2007[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利;柞蚕丝素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柞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斌;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樗蚕(Philosamia cynthia)和思茅新木蛾(Neospastis simaona)幼虫取食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丽;不同温度对樟巢螟蛹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3 王焱;樟巢螟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相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凌;樟巢螟生态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陶娟;樟巢螟滞育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黄国友;扬州城市园林绿地害虫种类调查及生态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陈丽媛;绢丝昆虫线粒体DNA A+T丰富区序列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徐洁净;吕卫民:牢记党员使命 时刻冲锋在前[N];平顶山日报;2011年
2 杨小红;两种防治食叶害虫的生物农药[N];农资导报;2010年
3 李岚;仿生农药——灭幼脲类药剂[N];农资导报;2010年
4 湖南省沅江市洞庭花木场 刘建武;樟树两种主要害虫的防治[N];中国花卉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