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

鲍同梅  
【摘要】: 作为普遍的、基本的人类需要,自主是人类自组织行动的自然倾向,它以独立、自由、自我决定和主动创造为主要特征。教师自主具有存在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这不仅因为全球化、信息化思潮的兴起、终生学习理念的推行向教师提出了转变角色、自主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技能更新的新要求,更在于教师生命内蕴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冲动,需要历经自在到自为的转换才能唤醒和激发。因此,本文立足于教师生命自主的视角,以教师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主线,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梳理与辨析的基础上,对“教师自主”这一概念进行了情境化的多维阐释,进而从自主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教师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对当代中国教师发展的权责边界、现实困境以及教师自我超越的现实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从论文的篇章结构上说,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以已有研究的反思、人之自主的历史考察为基础,对“什么是教师自主”这一问题进行了情境化的多维阐释:其一,在对外的向度中,教师自主即超越强制的自我解放,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中的自主、制度中的自主和工具规范中的自主。其二,在对内的向度中,教师自主即内部增能的自我超越,主要表现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的自主和日常生活中的自主。 论文的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对中国教师自主的状况进行了历史考察,并对当代中国教师自主的现实困境进行探讨。具体而言,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从自主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教师发展进行了透视,对中国教师缘起中的自主创造、官方经学教育对经师的控制及其现实策略、道统中的“成己”“成人”之道及其衍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研究结论表明:①先知圣贤的经验传递与文化创生、王宫之师的文化传承、孔子的“述而不作”与“诲人不倦”既标示着中国教师的缘起,又是教师自主创造的集中表达。②随着国家的统一,封建统治者凭借养民、保民获得的特权,国家有意识地用行政手段限定语言文字和选择教师的范围、采用法典和制度化策略控制教师、以权威决断压缩教师功能至传递等策略对教师进行规限。面对外部的严格规限,一部分知识分子高扬“道学”的大旗捍卫真理。他们以“成己”“成人”之道的言说与践行,彰显了中国古代教师自主创造的集体智慧。 其二,对中国近代“新教育”中的教师自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洋务运动因应国难的现实挑战,开始了由外国语教育到技术教育再到科学知识教育的艰难探索。这一教育改革的尝试,一方面使中国教育突破了儒家伦理教育的藩篱,走上与世界沟通的旅程;另一方面又把教师降格为执行外部预设方案的工具,使中国教师发展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②《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不仅实现了中国教育的制度化,而且使中国教师发展由自发走向了自为的专业化发展。③民国时期,伴随新文化运动而起的教育独立运动,开始了中国教师自觉维权的专业化历程。这一时期的教师,一方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强调学术研究的独立、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基准的统一,另一方面以不畏艰难的抗争抵制国民政府对教育的不当干预、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其三,对中国当代重提教师自主的基础、现实背景以及演化进程进行了探究,并对当前教师自主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当代重提教师自主是对新中国建国初期17年教育改革的继承与发展。综观中国当代教师自主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整体认识:①管理体制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变革构想及其实施,意味着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拥有了自己特有的自主空间,而权责关系的平衡规则,又对教师自主范围内的责任进行了相应的规约。②作为规定权限的载体,法律、法规不仅赋予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参与管理、进修培训等多种权力,同时也要求教师培养具有当代社会生活必备素养的一代新人,从而对当代中国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外部赋权的现实背景下,当代中国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知识“箱格化”造成了公共话语丧失、教师自我反思的缺乏导致了思维固化和个人主义教学文化阻碍了资源的流动三大方面。 论文的第三部分(第五章)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依托,对教师在创设发展生境中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溯因推理”。研究结论表明:学校外部环境对教师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的关注,使得以条块分割为典型特征的校内组织无法承担学校应有的育人功能,这是组织重心下移的最初起因。但权力空间的拥有,恰恰彰显了各类人员(学校领导、第一责任人、学科教师、班主任)的能力不足。此种情况下,各类人员的专门研训、校内资源的多向流动、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学校制度的及时变更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教师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自我学习等方面的自主创造又促进了校内学习资源的丰富,而伴随全程的多层综合则保证了校内外优质资源的有效积聚与辐射。总之,教师在创设发展生境过程中的自主创造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增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京沪穗三地社科类畅销书[J];社会观察;2008年01期
2 裴希山;;外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自主[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古人;;1980~1996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研究书目辑览[J];师资培训研究;1997年03期
4 ;文化 科学 教育 体育[J];全国新书目;2010年24期
5 ;学术资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1期
6 何永成;;机构话语视阈中的教师自主发展[J];学术界;2007年02期
7 ;C 社会科学总论[J];全国新书目;2008年24期
8 ;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获奖书目(二)[J];中国高等教育;1993年02期
9 沈梅英;陈洁华;;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自主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10 ;2004-2005年度“研究生教学用书”遴选结果[J];中国研究生;2005年03期
11 ;文化 科学 教育 体育[J];全国新书目;2010年06期
12 ;社会科学总论[J];全国新书目;2005年01期
13 ;申请教师资格有哪些指定教材?[J];教育文汇;2002年01期
14 ;庆祝本所建所25周年[J];全球教育展望;1989年06期
15 ;2004版教师阅读推荐书目100种[J];教育文汇;2004年12期
16 ;2006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目录[J];河北自学考试;2006年01期
17 ;社会科学总论[J];全国新书目;2009年04期
18 ;博览书屋[J];江西教育;2009年Z1期
19 ;社会科学总论[J];全国新书目;2009年20期
20 ;社会科学总论[J];全国新书目;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国良;;“开放 自主 相融”——萧山中学教师发展制度解析[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范多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冯罗;;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张源源;邬志辉;;美国HTS学校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课题组;;〈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8 张丽英;;构建教师发展的职业学校管理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刘霞;;变革评价设计,促进师生发展——例说“关注过程评价”的地理试题创新设计[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山西省浑源中学课题组;;人本·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同梅;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美凤;广义技术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青霞;高职教师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王国英;权力·话语·政治文化[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杨利娟;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立新;当代我国学校内部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歌明;有意复杂艺术中的复杂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骋;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春英;提高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菊华;贫困农村地区校本教师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良庭;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治高;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孟燕燕;论基于网络文化背景的教师发展[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向如;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王燕红;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单士保;民办学校教师发展的途径探索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群波;“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王东;市场化背景下的教育社领导“换血”与机构改革[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王晨;地域文化推动出版社走出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启轩;首届等级评估公示“百佳”[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香;周安平出版文章老更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宏举;社科出版社与剑桥大学出版社举行版权签约仪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十五”图书出版呈现七大亮点[N];中山日报;2006年
7 ;九专家逛书市 专业视角选好书入眼[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记者 宋世涛见习记者 汪炜;探访书展科技图书[N];上海科技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晋悦;2007新书淘宝之 科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刘海颖;“热”出版更需“热”运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