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野下的上海社区体育困境与发展路径的研究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体育在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我国社区体育制度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社区体育的发展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本人以上海市社区体育为着眼点,以社会学的角度,在社会转型视野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分析了上海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找出其背后的症结所在,力求探讨出适合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1)社会管理主体职能“缺位”,政府管理职能“越位”。
(2)管理主体内部缺乏横向联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3)社区体育服务的基础较差,能提供的体育服务十分有限。
(4)社区体育自身造血机能较差,资金短缺;社区体育设施数量少、环境、场地质量差,总体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困难;现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不力。
(5)社区体育政策和实施效果之间的差距大,执行的实效性不高。
提出的发展路径为:
(1)构建新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突出制度创新,形成完善的基层体育管理运行机制。
(2)拓展体育服务领域;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发展资金。
(3)建立多层次、多功能体育设施网。
(4)加强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5)健全体育法规制度,形成依法治体的局面。
|
|
|
|
1 |
陈庆青;试析香港社区体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体育文史;1998年06期 |
2 |
韩云;南通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
3 |
顾渊彦,何元春;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建设[J];体育学刊;2001年02期 |
4 |
杨忠,王世哲,康英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
5 |
杨津津!(100081);社区体育的一个角落[J];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04期 |
6 |
楼兰萍,虞力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7 |
胡健;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政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3期 |
8 |
樊炳有;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9 |
高军;嘉兴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尹华丁,周应德;社区体育与人文关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1 |
樊炳有;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2期 |
12 |
骆积强,方熙嫦;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3 |
王颖;我国社区体育现状述评[J];引进与咨询;2005年01期 |
14 |
李娟,牛静;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年03期 |
15 |
付明;人口老龄化与社区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
16 |
任海,王凯珍,王渡,林洁,陈国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一[J];体育与科学;1998年02期 |
17 |
卢元镇,刘凤霞,李国军;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社区体育“以人为本”的讨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
18 |
林朝晖;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9 |
谭延敏;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协调发展的思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20 |
陈荔妮,吴尤敏;新时期社区体育的发展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关系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