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蝴蝶”
【摘要】:
课堂“OK”式评价语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的肯定、表扬、激励价值判断。它分成三个层次:肯定是简单的认可;表扬是对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励比表扬更关注未来,注重强化学生的成功之处,并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的学习错误。课堂“OK”式评价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常常成为课堂的“蝴蝶”,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常常起着“蝴蝶效应”般的作用,它常常成为孩子生命中意想不到的支点。
遗憾的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OK”式评价语都能起到正向的“蝴蝶效应”,通过对教师、学生、领导、培训部门领导与师范院校教师的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对小学课堂的现场观察,结合对自己课堂的反思,在小学课堂“OK”式评价语中普遍存在着:课堂上“好”声一片;对课堂“OK”式评价语,学生态度迥异,教师感觉力不从心,培训部门众说纷纭,管理者感觉评价它无据可依。
小学课堂“OK”式评价语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一些关键的评价理念没有深刻领会,以急功近利的态度盲目地效仿,带来实践上的操作误区,导致课堂“OK”式评价语贬值。作为实践者的一线教师对课堂“OK”式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正确的爱生观、师生观、评价理念、评价技术直接导致问题的形成;师范院校、培训部门及管理者同样难脱其咎:师范院校的课程内容与学校教学所需不一致;各级各类的培训部门在培训中存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性知识的缺失等现象;学校在这方面存在管理的缺位或力不从心等问题。
为使课堂“OK”式评价语成为课堂中的“蝴蝶”,在学生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蝴蝶效应”,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要学习名师的妙“评”,品味课堂案例,获得一些模仿的范式,并掌握一些课堂“OK”式评价语的使用策略,举一反三,建构自己的课堂“OK”评价语;作为教育培训部门,既要对教师进行思想上的培训,也要给教师一些课堂“OK”评价语的表达技艺,更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作为管理者,要对课堂“OK”式评价语言进行管理,采用“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并依靠量表进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