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
【摘要】:
在“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概念的认识上,很容易将它理解成电视节目主持人外在特征的集合,通常被称为外在形象。思考较为缜密的研究者会把“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分为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而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开始传播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此时,就需要在运动中剖析“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传播的过程就变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内化与形象外化传播的过程。一切将在电视传播媒介的运动中开始和运动中完成。
“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的研究涉及如何选择立足点的问题,而立足点的选择首先就关系到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界定。从传播过程的视角切入,“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以“有我”的个体身份出现在镜头与话筒前,并且代表着群体观念。“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的动态过程,就是“客我”与“主我”相互作用下所显现的讯息的双向传播过程。其中,“客我”与“主我”的相互作用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内化传播的过程,相互作用下的显现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外化传播的过程。
倾听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内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倾听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接收的行为,而接收行为往往是被动的,它需要等待信息的输入。而在等待信息输入的过程中,又会面对儿童群体、老年群体、弱势群体、强势群体和跨文化群体等不同的群体对象,想要在倾听中化被动为主动,就需要加强倾听的能动性调整。作为主要手段,倾听并不能包罗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内化传播的全部接收方式。无论从接收的范围,还是接收的程度来看,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做好前期接收、当期接收、后期接收,调动倾听、观察、思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接收方式,在接收过程中充分洞察诸多的并置元素,完成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内化传播的全方位接收。
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内化传播的显现必须由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外化传播来完成,表达与表现共同构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外化传播的过程。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表达的三大特性和四大功能构成了其语言符号传播的特性及功能,结合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态度,形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外化传播的多元化表达。而仅靠口语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在传播过程中贴切并且全面地传递信息,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外化传播的合理化表现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传播对象的分析中,明确了受众需求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的差距,指出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在形象内化传播与形象外化传播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能动调整来弥合差距。
电视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的个性化;“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的个性化要求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