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信息时代情报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标准研究

沈颖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报信息工作已经渗透到社会职业的方方面面,社会对于具备情报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情报职业人才已经逐渐开始扮演社会发展、企业单位运作中的重要角色。可是,在当前社会中,情报职业人才的供求存在相当的不平衡。信息时代赋予了情报职业人才更高的使命,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情报学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情报专业学生,很难胜任当代信息社会对情报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技能需求。因此,情报职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情报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关于情报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情报学专业进行的,如图书情报、竞争情报、医学情报、科技情报、商务情报等等,仅仅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培养情报人才,缺乏一个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内容上,仅仅局限于介绍情报学的概念、特征、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和部分常用的研究方法等,偏重于情报学的理论教育,没有能够走出传统的情报学教育模式。此外,对于情报职业的定义,仍然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没有合理的分类研究统计,缺乏一个明确的归属判断。 现阶段,高等院校作为情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情报学的教育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如各高校的情报学教育各有特色,但缺乏统一,显得过于分散;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缺乏合适的培养制度;缺乏权威教材;重理论轻实践。这些问题都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情报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本文主要从研究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分类表出发,找出情报职业的工作领域和划分规律,并结合国内对情报工作的调查统计,探究情报职业的归属,确定情报职业的范围、性质,以及情报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技能等。并且,通过对国内情报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分析,发现不足,找出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情报学教育研究的有价值的观点,在教学方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教学、研究方法体系、实践教学等角度实现情报学教育的标准化,进而提出一个统一的情报学教育标准。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打破传统的情报学教育研究模式和思维方式,充分考虑到情报人才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各个角度,提出一个统一的情报学教育标准,对培养出更具职业竞争力的情报职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并能更好地促进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如下一些方面: 1.在选题上,关注的是情报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角度上,别具匠心地分析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分类表并通过调研项目对国内情报工作的分类统计,加以归纳分析,探讨了情报职业的归属问题。 2.在情报人才的培养问题上,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提出要重视情报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问题,引出情报职业人才这一概念。指出情报职业人才是专门人才,并对其来源、特点、工作领域和主要职责进行了分析。 3.针对当前高校在情报人才培养上过于分散,依然沿袭传统的、固有的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的现状,创新地提出要建立一套情报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标准,提高情报人才的培养质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守一;;科学地管理情报与情报科学[J];情报科学;1980年02期
2 张孝俊;;情报实体、情报载体的运动与情报科学[J];情报科学;1982年04期
3 陈昭楠;情报学科建设路向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1998年02期
4 刘植惠;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界定和分类及其对情报科学的影响[J];情报学报;2000年02期
5 贺颖,孟鹏;认识观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J];津图学刊;2004年02期
6 上野明;陈重;;优秀企业怎样提高情报的收集能力与分析能力[J];情报科学;1986年03期
7 贺颖,孟鹏,宋文胜;认知观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J];情报杂志;2003年08期
8 董方中;;情报科学与医学[J];情报科学;1981年04期
9 唐津;;情报科学中情报概念的必要条件——介绍英国情报学家贝尔金的情报学思想[J];情报科学;1981年06期
10 ;总结经验 评选征文 交流学术 研究创新 本刊举行第三次全体编委会议[J];情报科学;1982年01期
11 汤世国;;当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与情报科学的形成[J];情报科学;1982年02期
12 李华;;《情报科学》论文作者的洛特卡分布[J];情报科学;1992年06期
13 ;一九九二年情报科学总目录[J];情报科学;1992年06期
14 卢泰宏;;图书馆的人文传统与情报科学的技术传统[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年03期
15 王仲东;;对情报科学与情报管理的一些看法[J];情报科学;1980年02期
16 王秀成;;试论情报科学的学科地位[J];情报杂志;1986年03期
17 ;情报科学1988年总目录(第九卷)[J];情报科学;1988年06期
18 兰;情报科学公司的创始人——陶伯·莫蒂默[J];情报杂志;1989年01期
19 ;总结经验 改变观念 探索求新 迎接挑战 本刊举行第九次编委会[J];情报科学;1992年06期
20 郑长军,贺飞;关于“信息”与“情报”概念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孚;;对中国文献情报科学的沉思[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7)[C];1989年
2 卢俊艳;;论现代情报问题——兼评“情报是一个信息系统”[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芶宗泽;白苏华;;运用情报科学 重视信息反馈[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4 黄光仁;;多层次多结构办刊模式断想[A];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论文集[C];1988年
5 陆章铿;谢超锋;;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界定和分类对医学情报研究的启示[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6 盛作国;胡红;;情报推理的逻辑理论工具——制约逻辑在情报科学中的应用[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庆林;周东华;刘文;;Croos下垂问题的数学模型及验证[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汤骅;;专利策略在企业中的科学运用[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贾波;;论图书馆工作与人文精神的融合[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陆劲松;李培生;李卫东;刘凤莲;;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服务[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千里;情报信号意义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曹洪亮;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齐志;基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侯海燕;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学进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秦长江;基于科学计量学共现分析法的中国农史学科知识图谱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吴礼龙;基于信息生态的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继伟;信号分析在国家安全战略风险识别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滨;20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文献学立项情况分析[D];河北大学;2014年
2 李想;区域性竞争情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贺颖;情报学的认知视角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雁;技术壁垒情报作战室的构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5 孙晶;基于WEB2.0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殷兹;是人的工具还是工具中的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郭吉晶;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启强;基于企业创新与竞争的专利情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思彤;布鲁克斯情报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唱晓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靖继鹏;网络时代情报科学面临的挑战[N];科技日报;2001年
2 闻一;“大清洗”的文化透析[N];学习时报;2006年
3 中国航天报记者 宋丽芳;吴朔平 竭尽忠诚绘青天[N];中国航天报;2002年
4 张增毅;情报优势与竞争优势[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河南省鹤壁市盘石头水库建设管理局 李翔;盘石头水库 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N];中国水利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