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氮杂环和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性质研究

张建勇  
【摘要】: 多孔配位聚合物在气体存储和分离、多相催化及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潜在应用价值,成为当今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羧酸和四唑基配体作为两类性质相似的,且都具有丰富配位方式的有机配体,因此被广泛的用来构筑了大量的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配合物材料。 本论文选择羧酸和四唑基配体作为桥联配体,引入不同的端基配体或中性桥联配体对结构进行调控,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组装,构筑了47个从零维、一维链状、二维层状到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对所得晶体进行了光谱表征、晶体结构测定,并对部分晶体进行吸脱附、荧光和磁性表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为: 1.分别利用原位生产的双二齿配体2-嘧啶甲酸(Hpymc)和2-四唑甲酸(Hpymtz)与八配位的Cd(Ⅱ)组装得到了3个MOFS。其中在配合物1中Cd(Ⅱ)离子与pymc完美匹配,由[Cd(N-C-C-O)4]形成的四面体构筑单元TBU取代了无机分子筛材料中的SiO/AlO4基元,构筑了具有RHO拓扑的ZMOF。氮气吸附测试表明其比表面最高可达995 m2·g-1,并表现出骨架的恢复的可逆性;而同构的配合物2α和2β尽管也是由双二齿配体与八配位的CdⅡ构筑,但由更大体积的四唑基团取代了羧基后增大了配体间的空间排斥效应,从而影响了配体在CdⅡ离子周围的排布及延伸方式,使得[Cd(N-C-C-N)4]单元只能作为四方构筑基元(SqBU),自组装形成了具有(4,4)拓扑结构的二维格子。从晶体工程的角度探讨了配体的配位取向及金属离子的配位倾向对最终结构的影响,为以后合成ZMOF骨架材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第一次发现了pymCN配体在发生原位水解或环加成反应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发生开环反应生成草酸根,尽管具体的反应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在反应体系中引入了另一种双二齿配体草酸根,使之与pymc或pymtz共配位得到了3个混桥配合物。有意思的是化合物5中嘧啶甲酸和草酸根的螯合作用导致锰离子的配位多面体的严重偏离了正八面体构型导致化合物5的自旋倾斜。 3.我们第一次报道了由双二齿的pymtz桥联NaⅠ和MⅡ混金属形成的中性蜂窝结构骨架材料。与常见的由羧酸构筑的混金属[MⅡMⅢ(ox)3]-阴离子骨架或混配体混金属的中性[MⅠMⅢ(ox)2(bpym)]蜂窝结构不同,NaⅠ的配位不仅可以作为结点桥联M(pymtz),更恰好平衡了电荷形成了单一配体构筑的中性蜂窝结构的二维层。同时由于pymtz与NaⅠ的弱配位,导致其在部分溶剂中极易失去,骨架发生重排转化为具有(4,4)拓扑的产物(化合物9除外)。 4.以2-甲基-4,5-咪唑二酸(H3L1)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合成了5个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是在化合物19中,由于配体的取向形成了憎水和亲水性的两种纳米级孔道;初步实验表明当样品浸泡在碱溶液(NaOH水溶液)中时,未脱掉的H+可以与NaⅠ发生离子交换并表现出对离子大小的选择性。 5.合成了双硝基功能化联苯二酸配体(H2dnpdc),与过渡金属离子合成了23个化合物。(a)通过调变反应溶剂,我们得到了3个铜的化合物,其中基于桨轮状双核铜单元的20具有NbO的拓扑,和期望的一样,功能化的双硝基均伸向孔道,起到了修饰孔道内壁的功效,尽管脱掉溶剂后骨架发生了塌陷;在21中,磁性测试表明由羧基和羟基共配位形成的一维铜链表现出亚铁磁的特征;而在吡啶调控下的化合物22则为四核Cu4(OH)26+单元的pcu拓扑结构,磁性还在进一步表征中。(b)在相同条件下,与ZnⅡ/CdⅡ离子反应得到配合物23和24,22为基于四核Zn4O(COO)6簇的两重穿插pcu拓扑结构,而每一重结构都具有类似与MOF-5的结构;而24形成的则是基于由双核CdⅡ单元的四重穿插金刚石网络。(c)选择联吡啶类线性配体为辅助配体,我们得到了11个化合物。最有意思的是我们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构筑了两个具有新颖拓扑的化合物36,38和40。前两种是同晶的,单核和双核单元通过二酸配体和联吡啶连接形成了双结点的(4,6)-连接新拓扑;而40则为基于两种双核结点的(6,8)-连接的新拓扑,并且实验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更有利于得到堆积更紧密的化合物。 6.选择内盐型配体H2L2为辅助配体合成了4个叠氮-二羧酸混合桥配合物。磁性测试表明在化合物43中叠氮和双羧基桥联CoⅡ构成的一维链能被中间的有机配体有效的隔开,在磁性上表现为单链磁体特征;而同构的MnⅡ的化合物却仅仅表现为简单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初步的研究结果为以后构筑新的单链磁体提供了范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峻,张旭东,肖博,刘亚茹;两个新的镍和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2 黄美荣,李新贵,华轶敏,张炜;液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通报;2004年01期
3 孙长艳,郑向军,金林培;微孔镧系配位聚合物[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1期
4 于景华;杜洪光;韩克飞;郭洪猷;王玉洁;;新型银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和光吸收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鹏;王崇臣;;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漫反射光谱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吴大雨;黄薇;李庚;谢黎霞;段春迎;孙巧珍;孟庆金;;镍螺旋化合物及其杂银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7 孙炜伟;程爱玲;彭惠琦;高恩庆;;一维螺旋状3,6-哒嗪二甲酸镉(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8 刘玉娟;左景林;支志明;李一志;;一个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9 李秀华;;有机多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10 胡亚伟;孙娜;申玉双;伊赞荃;田克情;;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应用[J];河南科技;2012年20期
11 王小艳;;二酸杂核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09期
12 李晓莉 ,彭朝辉;聚乙二醇——三氯化钕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13 杜淼,卜显和;阴离子在构筑配位聚合物网络结构中的作用[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1期
14 陈春雪,郭洪猷;含联吡啶二羧酸的配位聚合物的溶剂热法合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5 王丽君;石莉萍;刘纯;;一维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6 赵开屏;贾丽慧;屈少华;;二氰胺-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7 王威;;4,4′-喹啉酸锌(Ⅱ)配位聚合物(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18 李健;;金属有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控制合成研究进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9 王永疆;张正方;唐军;;低温固相法制备聚丙烯酰胺—铕配位聚合物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0 邢永恒;段诗博;张宝丽;李静;李章朋;牛淑云;;新型钾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晶体结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明;;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龙腊生;;3d-4f高核金属簇核物及其配位聚合物的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常泽;张爱顺;胡同亮;卜显和;;基于“修饰和加固”的多孔配位聚合物合成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周学军;张杰;;基于光致变色联吡啶嗡盐构筑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金俊成;张亚男;杨国平;王尧宇;;三维新颖银簇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时文娟;侯磊;黄文欢;王尧宇;;一个含有多种螺旋的三维自穿插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齐效琳;张杰鹏;陈小明;;一个具有良好热和化学稳定性的多孔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景学敏;张丽荣;郑冰;霍启升;刘云凌;;具有类分子筛骨架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梁娜;朱霞;李宝龙;;阴离子控制的二(三氮唑)乙烷银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郑冰;王芳;樊志强;刘云凌;;具有氧化铌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录芳;间苯二羧酸及苯磺酰甘氨酸类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马琦;含N杂环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马景新;多羧酸配体金属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王磊;1,2,4-苯三酸及巯基多氮杂环构筑的配位聚合物水热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06年
5 田歌;新型金属—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进;金属—有机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瑛;新型金属有机磺酸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柏延;弯折型配体及混合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田华;双硝基萘二甲酸及联苯四甲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瑞海;含咪唑基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伟丽;肼基桥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肖婉艳;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组装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兴晶;系列刚柔混合多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以及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文娴;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调控与性质[D];厦门大学;2009年
5 周东生;配体取代基、金属离子和溶剂对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6 楚超霞;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09年
7 孟庆磊;芳香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东华;系列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王磊;金属镍—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10 杨玉蓉;铜、银、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鉴定及荧光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钊良 记者 吴鹤年;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入国际前沿[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