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
【摘要】:
软件产品的可用性近几年已成为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因素,网络课程作为一种信息密集型的教育软件产品,其可用性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满意度,网络课程日益突出的可用性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需求,是本论文写作的源由。本论文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对网络课程所涉及的可用性问题进行了梳理与综合分析,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可用性工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使得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即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使用的过程,以弥补传统网络课程建设流程存在的对可用性设计重视不足的问题,最终得以提升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水平,使得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更加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和认知特点。
本论文主要由六章内容、前言和结语组成。
前言。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相关术语界定等。
第一章网络课程可用性诉求。本章是论文的研究基础,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思辨的方法,对网络课程可用性内涵进行透视,并厘清其与网络课程教学性和技术性的关系。除此之外,笔者利用Jakob Nielsen提出的十条通用的可用性启发式准则(见表前言-1),从我国2009年国家网络精品课程中随机抽取30门进行了可用性启发式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网络课程可用性总体水平相对低下,针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这一建议也成为了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章可用性理论基础。本课题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人因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本章阐述的几个理论和一系列的可用性评估方法是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它们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思维框架、研究方向和方法策略。
第三章可用性质量实现模型。本章首先阐述了网络课程建设常规采用的软件工程流程,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可用性的视角,对其进行改造,尝试建构了网络课程可用性质量实现模型,从而为如何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中,嵌入可用性设计要素和方法策略提供了研究和实践框架。
第四章可用性策划与分析。策划与分析是网络课程建设流程中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后续环节设计与开发中网络课程的设计方向、预期目标及媒体表现等。通过此环节可为网络课程设计者、开发者提供学习者在线心理取向或使用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参考,使得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更加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和认知特点。本章首先对学习者特征进行理论探讨,然后重点阐述笔者在实践中进行的网络课程策划与分析阶段的实证研究,最后形成一般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框架。
第五章可用性设计与分析。设计与分析是网络课程建设流程中的另一关键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本章首先对可用性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可用性设计原则和可用性设计内容进行了阐述,然后重点阐述笔者在实践中进行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阶段的实证研究,形成了一般的可用性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框架。
第六章可用性衡量与评估。可用性衡量与评估贯穿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整个流程中,在各个关键环节通过此以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及征询专家建议,作为调整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依据,让学习者参与设计。本章首先在国内外比较常用的几个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一份网络课程可用性测试检查表,以便为我国的网络课程建设及国家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提供借鉴。
结语。总结了本文对前言中所提出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展望了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研究的整体思路是:首先分析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现状、对存在的可用性问题进行归因,然后对传统的网络课程建设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水平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络课程可用性质量实现模型,并对这一模型中的关键问题及阶段进行了实践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般的实践框架、原则和方法策略。
|
|
|
|
1 |
陈庚;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
2 |
杨志钢;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农科网络课程设计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孙洪峰;;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3期 |
4 |
张胤;基于Internet的课程抉择与实施模式之初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
5 |
郭红,黄玉山,邓树勋,曾凡;运动人体科学网络课程的设计[J];体育科学;2001年02期 |
6 |
王建斌,梅红;工程制图网络课程实施方案及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刘巧丽;;差异教学视域下网络课程的设计——以信息技术课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1年Z1期 |
8 |
王学明;网络多媒体课程的设计[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9 |
马红亮;对网络课程建设中若干概念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
10 |
肖月宁,马秀峰;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及控制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6期 |
11 |
郭道江;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12 |
章国英,胡继岳;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及其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02年05期 |
13 |
张世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4 |
徐琤,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
15 |
王玲;网络课程开发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03年18期 |
16 |
尚冬梅;高职多媒体网络课程的现状分析与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03年04期 |
17 |
艾辉,谢百治;网络课程页面设计的几点技巧[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年05期 |
18 |
黄荣怀;网络课程质量认证的研究与试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
19 |
徐捷;;浅谈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特点与现状[J];中小学电教(下);2010年12期 |
20 |
胡继岳,章国英,沈兰萍;英语网络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1期 |
|
|
|
|
|
1 |
刘起丽;张建新;王丙丽;;新形势下网络课程在农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
2 |
潘桂兰;陈晓东;时静华;吕军;马宝慧;唐烨霞;;对我院生理学网络课程构建的思考[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
3 |
曾芃;;《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
4 |
宫晓洁;孙莉;毛庭枝;任亚萍;邵晓云;李丽亚;农林琳;;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实施[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5 |
许罗迈;;人机交互是网络课程的精髓[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许闽广;;浅谈生理学Blackboard网络课程的构建[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7 |
余静;王可;;浅谈生理学网络课程中素材库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
8 |
周光纪;张兆强;徐明锋;吴洪福;;生理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
9 |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10 |
刘传飞;汝海龙;林国华;孙霞;狄海波;吴培林;刘翠清;;生理学网络课程的建设理念与实践体会[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