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奉献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在青少年情感素质和青年情感素质研究的基础上,对情感素质体系下属的一种具体情感——奉献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所谓奉献感是指为社会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感。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奉献感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奉献感的培养,将奉献社会作为公民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调查表明大学生奉献感水平较低,同时有关奉献感的研究还处于零星阶段,因此对大学生奉献感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丰富青年情感素质的研究,还为培养大学生奉献感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谈法编制大学生奉献感问卷和大学生奉献感影响因素问卷,运用生物反馈仪对大学生奉献感问卷的效度进行佐证,利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奉献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同时运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奉献感进行了培养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奉献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问卷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奉献时间的情感,奉献人力、物力的情感,奉献生命的情感。(2)大学生奉献感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问卷由四个维度构成,即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3)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被试的奉献感,利用生物反馈仪获得的生理指标验证了大学生奉献感问卷的效度。(4)大学生奉献感总体呈现积极正向,但亟需提升,其中大一学生的奉献感远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学生干部的奉献感远高于非学生干部。(5)学校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奉献感的重要因素。(6)认知深化、情绪体验积累的干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奉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