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万宇  
【摘要】:“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当下社会对身心健康人才的需求与现阶段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矛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体质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素质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培育学生体育素质才能实现“健身育人”的目标。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实施不力及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自身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以构建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目的,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标准化理论基础上,以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测量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以下内容:1.对体育素质、体育素质评价的内涵结构进行理论分析;2.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现状展开实证调查;3.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拟定、优化,并构建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4.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的评量工具进行研制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体育素质是人在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体育学习形成的从事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各种体育能力的总和。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生体育素质评价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将学生的体育素质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逐一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指标结构体系,结构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即指标)都赋有相应合理的权重。它规定着体育素质评价评什么和不评什么,由抽象到具体,是对学生体育素质评价活动客观认识的产物。2.上海市体育教师和初中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有较深的认知与理解,并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初中学生在相关体育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上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体育教师与中学生都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功能未能充分展现,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体育教师与中学生都迫切希望对体质健康体育素质评价摘要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改革,认为“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质+运动经历”是最理想的体育素质评价内容结构。3.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构建了科学、可操作、多元化、多层次的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以体质、运动技能、体育知识、运动经历4个维度为一级指标,体现出体育素质评价的全面性;以①身体形态、②身体机能、③身体素质、④本体性知识、⑤操作性知识、⑥基本技术、⑦技术组合、⑧体育学习经历、⑨运动竞赛参与经历为二级指标体现了体育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为便于可操作、易量化细分出25个三级指标。并对以上指标进行了科学的权重分配。4.按量表编制的科学方法,对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知识维度进行量表编制,通过检验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实现了体育知识由质性评价到量化评价的转变。创编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上海市初中生运动经历量表,作为评价上海市初中生体育学习经历水平的测量工具。同时建议若要对运动经历测评,可在测评体育学习经历的基础上将运动竞赛参与经历作为加分项进行量化。5.对上海市初中生运动技能评价进行了改革,从基本技术、技术组合两个维度出发,以三大球(足、篮、排)为考核项目,整合了运动技能评价的量化手段,建立了上海市初中生常模标准,对上海市初中生运动技能评价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6.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对体质指标进行了重组,加大了身体素质量化的比重。对上海市中学生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7.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对推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评价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益增;对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方尽美,陈敬贵;试论开设大学生体育保健课的必要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刘淑慧,林清;在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9期
4 张定平;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对策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许洪文;;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6 王龙;;江苏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本春;;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高暘;;开设体育保健课在高校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5期
9 罗智波;熊茂湘;谭新莉;;高校残疾体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状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10 肖文;余静;;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情况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1 李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12 刘海平;滕青;;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3 于继明;;对青海省高校体育保健课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7期
14 阮雪冰;;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体育保健与康复[J];科技资讯;2008年30期
15 王颖;朱冀;;对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4期
16 刘惠莲;林少娜;;影响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原因及其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7期
17 邬建卫;韩玉姬;;我国传统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09期
18 苏海滨;尹伊;;内蒙古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9期
19 刘晓磊;;开设体育保健课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20 肖文;余静;;对高职生进行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9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飙;钱竞光;王爱丰;;“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办学思路初探[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江月兰;张建雄;张建明;薛玉彪;;增进高校弱势群体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保健课教学实践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许志刚;;浙扛省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分析与展望[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4 李娜;吴雪萍;;上海市高校残疾体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状况的调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史青;;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6 赵德芳;;我国老年“夕阳体育”现状分析与建议[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7 肖秀显;陈华胜;;阳光体育指导下“大田赛”规程改革——以广东省“大田赛”规程为例[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笋;;高校体育运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施——直面“阳光体育运动”的反思[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万宇;上海市初中生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余汉生;澳门地区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叶楠;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付雯雯;中国潍坊市与爱尔兰科克市大众体育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李豪杰;论体育医疗服务系统——价值论证与系统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红;对上海市部分高校体育保健课课程建设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马瑞;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曹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体育训练馆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廖伟;论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联动逻辑与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星迪;新疆“巴扎”体育元素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6 缪丽丹;中美部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袁博;黑龙江省老龄人口体育保健需求特征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8 李萍萍;南京大学体育保健课教学的实验探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焦梦婕;河南省体育学科“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张浩;体育中考背景下石家庄市初中体育工作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黑龙江大学体育教研部 刘刚;构建人文化大学体育[N];光明日报;2009年
2 张光素;怎样激发“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兴趣[N];黔西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朱振岳 杨咏梅;浙江体育职技学院探索运动员“院校化”培养新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李春惠;步行健身最好每天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琚烨;试试“新报销”如何[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浙江省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裘松杰;合理布置小学体育家庭作业[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祝剑;学校场地开放重在合理规划[N];中国体育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