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清华简与先秦《诗》类文献研究

周红  
【摘要】:清华简主要涉及经、史类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的清华简中与乐诗有关的是《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三篇文献。本文对清华简乐诗及先秦《诗》类文献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三篇文献展开。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笔者首先对清华简乐诗的成书年代进行考证。清华简经过碳14测定,其出土年代约是战国中晚期,但并不能简单的将三篇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成书年代都归为战国中晚期。战国中晚期仅是其抄写年代,具体的创作年代,要根据乐诗考订。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比,笔者断定《耆夜》乐诗的成书年代在西周中期到春秋时期。《周公之琴舞》是周朝初年的作品,而《芮良夫毖》是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的乐诗。第二章:在本章中对清华简的真伪进行了考辨。自清华简问世,学者们围绕清华简真伪展开激烈争论,但多数从技术或史事方面进行讨论。笔者试图从乐诗的角度证明清华简为真。主要从清华简乐诗的用词、用韵方面对其真伪进行鉴别。通过考证,笔者认为清华简是真简,绝非现代人伪造。第三章:本章对清华简乐诗与“孔子删诗”问题进行了研究。“孔子删诗”问题在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而清华简乐诗的面世为研究“孔子删诗”问题提供了新史料。笔者认为,《诗经》在孔子之前就有固定的版本在流传,清华简乐诗的出土为孔子可能编订《诗经》的观点提供了证据。笔者从孔子生平结合春秋时期朝聘赋诗背景进行论证,得出孔子仅是对《诗经》的文字进行润色,对《诗经》的章节进行编排,并没有删去《诗经》的篇目。第四章:在前三章研究清华简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了先秦时期《诗》类文献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流传版本方面,先秦时期《诗经》版本繁多,多通假字,并且有逸诗存在;在流传地域方面,先秦时期《诗经》流传的地域宽广;在影响方面,先秦时期《诗经》影响深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先金;;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与乐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赵敏俐;;《周公之琴舞》的组成、命名及表演方式蠡测[J];文艺研究;2013年08期
3 杨善群;孔子为什么要恢复“周公之藉”?[J];齐鲁学刊;1984年04期
4 曾铎;孔子删诗编诗的主导思想和贡献[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5 方正己;孔子删诗与季扎访鲁[J];殷都学刊;1996年04期
6 姚小鸥;孟祥笑;;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J];文艺研究;2014年06期
7 曹建国;;《诗》本变迁与“孔子删诗”新论[J];文史哲;2011年01期
8 乔东义;常清;;“孔子删诗”说释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娟;;孔子删诗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吕正之;关于“孔子删诗”问题的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1 陈剩勇;重评孔子删诗之争[J];求索;1985年02期
12 杨军;论孔子删诗[J];东南文化;1999年01期
13 李守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颂[J];文物;2012年08期
14 王先进;孔子删诗问题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5 韩宏韬;;论“孔子删诗”公案的发生[J];诗经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16 李学勤;;再读清华简《周公之琴舞》[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17 程云;略论孔子删诗——兼答赵后起、吴超二同志[J];人民音乐;1982年12期
18 马楠;;《芮良夫毖》与文献相类文句分析及补释[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9 陈鹏宇;;清华简《芮良夫毖》套语成分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0 刘国忠;;新公布的清华简乐诗——《周公之琴舞》[J];中华诗词;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红;清华简与先秦《诗》类文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汪毓梓;《诗经》休闲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3 王向华;清华简颂诗初探[D];烟台大学;2016年
4 刘潇川;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王薇;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明;《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肆)字形與音義對應關係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7 方媛;清華叁《芮良夫毖》集釋[D];安徽大学;2016年
8 劉茂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通假字整理[D];吉林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林;古代“讳言理财”思想的批判[N];财会信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