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与先秦《诗》类文献研究
【摘要】:清华简主要涉及经、史类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的清华简中与乐诗有关的是《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三篇文献。本文对清华简乐诗及先秦《诗》类文献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三篇文献展开。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笔者首先对清华简乐诗的成书年代进行考证。清华简经过碳14测定,其出土年代约是战国中晚期,但并不能简单的将三篇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成书年代都归为战国中晚期。战国中晚期仅是其抄写年代,具体的创作年代,要根据乐诗考订。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比,笔者断定《耆夜》乐诗的成书年代在西周中期到春秋时期。《周公之琴舞》是周朝初年的作品,而《芮良夫毖》是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的乐诗。第二章:在本章中对清华简的真伪进行了考辨。自清华简问世,学者们围绕清华简真伪展开激烈争论,但多数从技术或史事方面进行讨论。笔者试图从乐诗的角度证明清华简为真。主要从清华简乐诗的用词、用韵方面对其真伪进行鉴别。通过考证,笔者认为清华简是真简,绝非现代人伪造。第三章:本章对清华简乐诗与“孔子删诗”问题进行了研究。“孔子删诗”问题在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而清华简乐诗的面世为研究“孔子删诗”问题提供了新史料。笔者认为,《诗经》在孔子之前就有固定的版本在流传,清华简乐诗的出土为孔子可能编订《诗经》的观点提供了证据。笔者从孔子生平结合春秋时期朝聘赋诗背景进行论证,得出孔子仅是对《诗经》的文字进行润色,对《诗经》的章节进行编排,并没有删去《诗经》的篇目。第四章:在前三章研究清华简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了先秦时期《诗》类文献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流传版本方面,先秦时期《诗经》版本繁多,多通假字,并且有逸诗存在;在流传地域方面,先秦时期《诗经》流传的地域宽广;在影响方面,先秦时期《诗经》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