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摘要】: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是一种病态的、有问题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其与网络成瘾类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何预防和合理控制大学生网络的不合理使用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研究大学生群体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其内部作用机制,能够更好的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控制。本研究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为基础,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近端和远端两种决定因素为参考,探讨影响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因素--孤独感、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4份,使用SPSS22.0、AMOS24.0、Mplus7.4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总体低于平均临界值,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大二学生大于大一学生并大于大三学生的趋势。(2)大学生孤独感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即一般性孤独。男女在孤独感上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孤独感上的表现有显著差异,同时理工科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文科学生。(3)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则显著负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4)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交焦虑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