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声音景观和听觉书写研究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一段历史转型期。19世纪70年代以来,声音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听觉文化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迁,从而扩展了听觉感知在文学中的书写维度。伍尔夫始终致力于小说与艺术融通的实验。她的小说不仅扩展了声音的表现形式,更体现了现代性语境下,作家对听觉经验的发掘和再创造。听觉对象化是伍尔夫小说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她的小说文本记录了现代城市的声音景观(soundscape),反映了主体听觉感知方式的变迁。本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伍尔夫九部小说中的声音为线索,将主体与听觉环境连接起来,从而展现主体对现代城市的听觉感知变迁以及对声音的艺术化运用。第一章探究声音技术发展时期主体听觉感知的积极体验。电话和城市的声音景观激发了主体敏锐的听觉感知,主体的感知模式从视觉的单一空间转向听觉的多元空间。主体通过倾听接受外在的刺激,引起心灵共鸣,从而感受时代的进步,获得思想启发并积极地融入环境。第二章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主体听觉感知的消极体验。本章通过噪音挫败交流的渴望和听觉体验所呈现的创伤经历两个部分来论述个体与环境的冲突,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战争岁月个体的孤独与创伤。第三章探讨主体如何能动地改造外部声音以适应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伍尔夫以沉默、吟诗和音乐这三种特殊的声音艺术来重新确立自我的存在价值,沟通自我与他者,从而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指引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