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创建学科特色的策略分析
【摘要】:在日益开放与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普通中学所拥有的办学自主权越来越大。但是,每所中学的办学效果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取决于该校是否选择了特色发展之路。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它既可以使百年老校焕发生机,又可以使新建学校健康发展,茁壮成长;特色,既是一所学校向外展示自己努力方向与办学目标,接受来自社会的参与监督,形成压力,又向内形成特色导向,在教职员工中间形成向心力,形成动力。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许多学校抓住这个中心进行深入的改革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开创了学校的办学新局面。而国外的资料显示,无论是薄弱学校还是著名学校,都可以创建自己的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尽管每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有所侧重、各有特点,但是所有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不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学校层面上具有操作性的体系,不能够给其它学校提供比较系统的参考经验。有鉴于此,有了该毕业论文的选题。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访谈以及个案调查等方法,结合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与普陀区新会中学创建学科特色的经验,经过分析,归纳出系统的普通中学创建学科特色的策略。
论文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主要是两所学校的经验总结,新会中学的数学学科特色主要是教师教育,在总体上介绍了经验之外,又以案例的方式展示了具有校本特点的数学教研组建设经验;启秀实验中学的特色是创建外语特色学校,主要是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英语学科强化口语教学,非英语学科实行双语教学。下篇则是根据有关理论与实践总结、归纳的策略系统:具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校长是创建学科特色的关键因素;新的课程教学理论指导着活动的方向;积极的课堂环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培育了融洽的心理氛围;对学科创建活动的评价,保证了过程中活动的运行方向。这六个方面包括了学科特色创建活动的关键因素、观念保障、依靠力量、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