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工业的发展使废水处理领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于我国的现状而言,生物处理工艺应该是一种优先采纳的废水处理技术。其中,厌氧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培养出了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污泥床内MLSS和MLVSS分别达到62.07g/l和54.88g/l,污泥最大产甲烷速率为525ml(CH4)/(gVSS·d)。
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培养温度、反应器负荷、接种污泥、进水碱度等几种因素对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
(1)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水力剪切和气泡搅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负荷较低的开始阶段,产气的搅动对于泥水混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高的水力负荷和产气量更有利于形成高活性、高沉降性的颗粒污泥;
(2)使用中温(35℃)运行反应器中培养的颗粒污泥接种低温(25℃)运行反应器,虽然温度有所改变,仍然可以大大缩短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在温度转变的过程中,以颗粒状态存在的厌氧污泥能够比絮状厌氧污泥更好的保留生物活性,但是在进一步的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温厌氧菌的淘汰和低温厌氧菌的增殖;
(3)接种污泥中较高含量的惰性物质,在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中能够起到附着核心的作用,有效地减少活性细菌的流失,对于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稳定反应器性能,保证颗粒污泥较快地顺利形成;
(4)保证进水中足够的碱度对于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必要的。虽然实验证明,对于成熟的颗粒污泥来说,较低的进水碱度不会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但是在颗粒污泥的形成阶段,足够的进水碱度是必需的。
|
|
|
|
1 |
李宗义,王海磊,程彦伟,王鸿磊,李培睿;成熟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及其特征[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3期 |
2 |
冯亮,吴静,陆正禹;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试验研究[J];中国沼气;2003年03期 |
3 |
李宗义,王海磊,王鸿磊,李培睿,程彦伟;强化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J];水处理技术;2004年02期 |
4 |
傅山岗,李宗义;厌氧颗粒污泥的超微结构分析[J];生物技术;2004年04期 |
5 |
方骁;蒋柱武;张亚雷;杨海真;;厌氧颗粒污泥性质与颗粒化研究新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04期 |
6 |
陈志强;;厌氧颗粒污泥中毒的判断及处理方法[J];中国造纸;2006年05期 |
7 |
段红巍;蒋进元;王海燕;周岳溪;韦鲁滨;;高温厌氧颗粒污泥对活性染料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2008年S1期 |
8 |
徐宏英;李亚新;岳秀萍;刘美霞;王慕华;苏槟楠;;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
9 |
刘荣荣;杨波;周建冬;陈季华;;厌氧颗粒污泥启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
10 |
付艳锋;王哲;;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的特性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6期 |
11 |
任自成;;厌氧颗粒污泥菌种的培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
12 |
张强;陈程程;刘同军;陈贯虹;裴振洪;;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及研究方法进展[J];山东科学;2012年01期 |
13 |
刘永红;赵蕾;邹磊;周孝德;;抗压实验法厌氧颗粒污泥机械强度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
14 |
胡蓓琳;李柯;;厌氧颗粒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
15 |
施云芬;孙萌;张更宇;关宏程;;厌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和特征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5期 |
16 |
贾学斌;刘冬梅;孙勇;薛文博;张军;王建文;邹燚;张栋俊;刘春花;马虹;;杂酚废水对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
17 |
吴力斌;;国外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研究简介[J];四川环境;1993年01期 |
18 |
江瀚,石宪奎,倪文,王凯军;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原理特征分析[J];环境工程;2005年03期 |
19 |
陈晓;唐艳葵;童张法;韦星任;梁达文;;厌氧颗粒污泥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J];过程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
20 |
单荏坤;黄惠莹;;酸性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活性抑制与恢复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