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
【摘要】:
变革时代,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承载着诸多的社会期望,而现实中的教师学习是否能够顺应和满足这些期望却不得而知。尽管各方面都期望教师终身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但是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重要性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本研究从教师作为学习者(teachers as learners)的视角,以上海中小学教师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以及三角互证法(三角互证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的三角互证、研究数据来源的三角互证以及研究方法的三角互证)等方法研究了教师学习的期望与现实,为制定教师学习政策、进行教师学习研究、改进教师学习方法提供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
一、教师学习承载着诸多期望。(1)政府期望教师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期望教师开展专业性学习和培训、期望教师基于校本学习和研修、期望教师合作学习和创建学习共同体、期望教师自主学习和反思。(2)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与之类似的看法,即期望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自主学习者、合作学习者和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行动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学习的领导者。(3)教师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同样有很高的期望,即:期望掌握广博而专业的知识;期望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和途径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提高自己的专业品性;期望通过自身学习改变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提高专业地位;期望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更强的专业引领和更有力的资源保障。教师的自身期望与前两者既有顺应又有抗拒,既有融合又有冲突,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
二、教师学习现状喜忧参半。教师能够顺应政府和研究者的期望,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在教育观念上、专业知能上、专业精神上积极寻求改变。但同时,教师学习和发展也还存在着困境:教师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师学习方式单一、教师自主学习状态不佳、教师缺乏丰富的学习资源保障以及有效的学习机制。具体说来,本研究结论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学习的内容、方式、动机、条件等几个理论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必须进行整体性考虑。教师在积极尝试学习新的内容、关注影响学习的多种因素、寻求多种学习方式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教师还期望更富有针对性、应用性的学习,期望有更优良的学习情境和条件,期望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期望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等。以上几个方面需要相互协调和整体性研究。(2)尽管教师认同自身的学习必须与外部关联、积极创建学习共同体、开展专业性学习、寻求自身教学行为改变,但教师学习的现状远不能满足政府和研究者的期望。政府和研究者期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和自主发展或自我实现,但目前教师学习的专业性还不强,教师自主学习状态并不佳,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待加强;教师自身期望积极改进,寻求变革,但还缺乏充分的学习条件、恰当的学习评价和有效的学习机制作保证。(3)教师学习在人口学统计变量(性别、教龄、职务、职称、学历、年级、学校类型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诸多学习方面,女教师明显好于男教师;教研组长等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明显好于普通任课教师;小学教师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初中教师也明显好于高中教师;普通学校教师明显好于重点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