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童话论

李慧  
【摘要】: 从诞生于人类的童年期开始,童话就成为童年和儿童的密不可分的伙伴,也成为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而在我国,不管是“童话”这个概念,还是童话这种文体本身,可以说都是一个舶来品,它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发,伴随着“儿童”观念的衍变,在我国近现代时期开始崭露头角。“五四”时期是我国童话创作和童话理论建树的第一个兴盛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世界经典童话文本被译介引入,同时,一些在国外影响颇大的童话/神话理论,如神话学研究中的人类学派等,也开始涌入,并对周作人、赵景深等第一批中国童话理论家影响颇深;而在文本创作上,经过一个疯狂模仿国外创作和挖掘中国古籍相类似的民间童话的阶段之后,以叶圣陶为首的一批作家也开始走出中国自己所独有的一条文学童话创作道路。可以说,这一时期所做的奠基是良好的。在进入中国自己的创作时,起点高,所出的成品也大多是优良的。然而,“五四”时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奇异的转折期,它的特殊性为中国童话的整体面貌上添加了很多不同于其“舶来”面貌的东西,因而“舶来”和“中国特色”就开始形成并造就中国童话在理论和创作上的一种奇特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中国童话创作的日渐丰厚,童话理论建树上的日渐成熟,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发彰显出来。这就造成了当下人们在童话概念和创作上的种种困惑和迷思,甚至形成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中童话创作越来越趋近稚龄化、童话底蕴越来越单一和浅薄,整体面貌越来越不景气的情况。 相对中国童话而言,在国外,不仅童话创作上经典佳作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对于童话的理论研究也是相当严肃和庄重的,理论著述上亦成果颇丰。在其视域中的童话,一直是一个属于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儿童心理学,乃至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的重大课题。而在创作中,其童话作品中也常常表达人生关注的重大话题,并展露深远的人文关怀。另外,小说创作中也在越来越多地借鉴童话的写作技巧和情节构成,对于童话的浪漫色调也时常拿来。当然,童话的创作也会使用小说的笔法,比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都有“双线结构”。这和我国当下童话发展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落差。 因而,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所想要完成的便是把中国童话纳入世界童话发展的整个体系之中,并把握童话作为一种成长的、活的文学的整体特征,在经典童话文本的观照下建立概念的界定,以此去完成对于我们在童话基本概念理解上的廓清。童话这个概念为何在中国的理解上感觉特别的含糊,有着种种的迷思和矛盾之处,这不得不从“童话”在中国最初的诞生源头去进行追溯,对童话进行寻根究底,把“童话”的来龙去脉弄个清楚明白,同时也对造成当下“童话”理解上的几个困顿之处,比如童话和幻想小说(fantasy)的区别、归类等进行探究。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弄清楚问题的根存在于哪里,也才能真正予以廓清,并对问题做出解答。 当然,归根结底,童话的存在意义在于它那丰富的文本之中,脱离文本而大谈理论,既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行的。童话,作为一种文学门类,它是鲜活的、变化的、发展的、成长着的。真正的童话的文学就在一部一部经典童话作品之中,而真正的童话的研究也只能是在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分析、探讨之中完成。因而本文将通过对一些经典童话故事文本的比对呈现,寻找属于童话发展的自有规律,并进一步寻找童话作为一种文学门类的经典品质所在;也从具体文本的分析中,去解读童话存在于当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第一章中,将从“童话”进入中国视域的近现代时期开始回溯,通过对周作人、赵景深等的童话理论的认识和对《稻草人》、《长生塔》等一批现代童话创作的观看,寻找“童话”的来龙去脉,从而去理解“童话”这朵来自异国他乡的异葩在中国落地生根带来的独特品味。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楚的还有“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这一对为我们所熟知的概念的真正内涵。第二章中,则欲通过对几组经典童话作品的对比观照,就民间童话的传承发展之脉络、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之间的过渡状况、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各自独有的特征状貌予以描述、分析和欣赏。第三章则是对现代童话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尽可能去予以澄清:比如现代童话是不是就是“Fantasy”?童话和幻想文学之间的关系为何?中国现代童话的品貌如何?中国现代童话为何靠近现实更多一些?等等。并对托尔金的《论童话》中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第二世界”、“另一时间”等对于幻想文学的影响加以讨论,进而去分析童话和以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为代表的“严肃奇幻”为主流的幻想小说之间的共存状况。第四章中,想要通过对中外童话经典作品的例选品析,去寻找属于现代童话的经典品质,并去分析它们在具体文本当中是如何存在和呈现的。结语部分,将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显示出童话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对于我们身处的现世时间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大森;;说说盖壤童话百篇[J];中国出版;1993年02期
2 郑允钦;;关于童话创作的思考[J];创作评谭;1998年01期
3 王蒙;我看儿童文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刘崇善;;谈巴金的童话创作[J];朔方;1983年06期
5 戴达;;西方童话发展的审美轨迹[J];秘书;2006年07期
6 孙静;;张天翼童话的艺术魅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欢;;论郑渊洁的童话转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任耀云;试谈严文井的童话理论及创作[J];齐鲁学刊;1985年01期
9 金莉莉;2004童话创作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10 李阳;;叶圣陶:童话的丰碑[J];海内与海外;2009年12期
11 考古 ,佳莎;论达·芬奇的寓言童话创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2 周晓波;现实生活与童话艺术空间的距离感──从葛翠琳前后期童话创作的比较谈起[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3 杨晓茅;;“童话国手”郑允钦 写当代中国最好童话[J];大江周刊(焦点纪实);2007年01期
14 汤素兰;;汤素兰童话花园(全7册)播种爱与梦的神奇世界[J];中国校园文学;2010年Z2期
15 张秋生;;童话创作浅谈[J];幼儿教育;1995年10期
16 黄岚;刘中顼;;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教育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7 孔凡飞;;融入自我的童话——论王尔德及其童话创作[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8 詹丹;;城市、童话与戴臻的创作[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9 陈阳;论《道德经》对郑渊洁童话创作的影响[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0 胡璐;梅媛;;浅析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情结[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敏;;《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之探讨[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蒋风;;东南亚华文儿童文学在蓬勃兴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曹晋杰;;试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文学[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红莉;;论河北儿童文学的审美品质及现代建构[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韦宏;;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秦文君;;中国儿童文学三十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7 董恒波;;辽海讲坛第八讲 揭开儿童文学写作的奥秘[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8 韩进;;百年中国儿童文学[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9 单瑛琪;;一笔一画做品牌[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10 孙欢;;《淘气包马小跳》是怎样“名利双收”的[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童话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戴岚;女性创作与童话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全南玧;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学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田媛;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童话的生命之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濛;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创作特点比较[D];山东大学;2011年
3 周秉荣;论童话中的宝物形象[D];安徽大学;2011年
4 党阳;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童话[D];苏州大学;2011年
5 陆嘉宁;论儿童对作家童话的接受困境[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子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丽静;触摸“心灵的童话之旅”[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冯源;新时期童话理论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丁晨曦;论冰波早期抒情童话中的感伤意绪[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林芝;童话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现状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宝 台东大学荣誉教授 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牧笛奖:台湾童话奖的最高殿堂[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宋平;汤汤:用童话触及内心的柔软[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段立欣童话创作三人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采访人:谢迪南 商报特约记者 受访人:周艺文(作家);周艺文:新童话主义已经是成功模式[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谭旭东;诗意冒险:一种具有探索性的表达[N];文艺报;2010年
6 饶远;活在童话里[N];文艺报;2011年
7 樊发稼;2002年童话创作[N];文艺报;2003年
8 徐鲁(本报书评人);忍受童话的痛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琳;童话失落了吗?[N];甘肃日报;2006年
10 ;在童话世界里探索[N];湖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