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

敬南菲  
【摘要】: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研究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对“美国梦”的理解、实践及评价随着美国社会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一直在动态发展着。追寻美国梦的人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后代。其中的犹太移民,由于民族特性和历史原因,呈现出比美国其他族裔的移民更复杂更矛盾的美国梦想。自从十九世纪末犹太移民大规模进入美国至今,他们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正好跨越了二十世纪这一“美国世纪”,见证了这期间美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迁。他们的梦想,也因为时代背景不同、移民年代差异而悄然起了变化。 本文选取的三部小说涵盖了四代美国犹太人的经历,而且各部小说反映的犹太移民年代是层层推进的:《应许之地》反映的是第一代犹太移民的生活,《店员》涵盖第一、第二两代移民的悲欢离合,《美国牧歌》则描绘了一个犹太家庭中,第二、第三、第四三代成员迥异的人生。围绕“犹太人的美国梦”这一主题,论文分析上述三部小说中,第一代到第四代犹太人的命运。并以这些人物命运为基础,探索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犹太人如何追寻自己的美国梦想,不同时期的移民美国梦的形式有何不同,本质有无区别,结局到底怎样。梦想实现的代价是什么,梦想破灭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论文主体分为三章,按时间顺序分析犹太作家玛丽·安亭的自传体小说《应许之地》,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以及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第一章论述对于小说《应许之地》中安亭这样的第一代犹太移民,美国这片“应许之地”怎样成就了他们的梦想,以及梦想背后的重重困难和沉重代价。第二章探索小说《店员》中,第一代犹太移民莫里斯·鲍勃由于“过于犹太”和“不够美国”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二代移民弗兰克·阿尔品在莫里斯德行的感召下,开始了自律向善的新生活,他的美国梦从发财致富演变成了对心灵平静的渴望。美国价值和犹太规约的博弈贯穿于女儿海伦梦想的始终,她坚持凭着犹太的道德观选择生活,却因为受到美国价值的影响而郁郁寡欢。第三章分析《美国牧歌》中,利沃夫这个跨越三代的犹太家庭的寻梦遭遇。祖父娄白手起家,但他犹太式的美国梦好景不长。作为第三代的儿子“瑞典佬”则企图摆脱犹太身份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最终付出惨重代价。第四代孙女梅丽因为在身份认同上没有归属感,而在反对越战的狂热中走向极端。 上述三部作品反映了美国犹太人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历经四代,对美国梦想的追寻。由于各人物自身的差异,又身处不同的社会时代,他们梦想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也大不一样。但形形色色的犹太美国梦想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包含了美国犹太人对物质丰富和精神满足两方面的追求。这种双重标准也正是犹太人的美国梦想与普通白人强调致富的美国梦之间的区别所在。美国犹太人一方面盼望成为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多数;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犹太民族的独特品性。但强调精神至上的犹太信仰与强调世俗成就的美国价值在本质上的对立,使两种愿望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因此美国犹太人既盼望融入主流文化,又希望坚持犹太身份的梦想很难实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江颖;;论《美国牧歌》的叙事反讽艺术[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李扬;;“美国梦”中的迷失者——《美国牧歌》主人公瑞典佬的悲剧评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林莉;;论《美国牧歌》的多重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1期
4 何云英;;在追寻中沉沦——从身份认同角度解读《美国牧歌》[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夏明滇;;消逝的牧歌——《美国牧歌》对人生悲剧的深层透视[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6 刘颖;;迷失在身份荒野中的“精神流浪汉”——戏仿美国梦的《美国牧歌》[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郑军荣;李江涓;;论《美国牧歌》中的新现实主义艺术手法[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8 敬南菲;;从《应许之地》,《店员》和《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9 王红杰;;《美国牧歌》中的美国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程海萍;;论《美国牧歌》中的反田园叙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1 菲利普·罗斯;罗小云;;美国牧歌[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12 姚秀娟;;简论《美国牧歌》中历史的文本性[J];名作欣赏;2013年15期
13 戴海英;;解读《美国牧歌》中的犹太式悲剧空间符号——家园[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4 赵文娟;;《美国牧歌》中美国梦的追随者——犹太人[J];青年文学家;2010年01期
15 谢文娟;;夹缝中的呐喊:《美国牧歌》中梅丽的压抑与叛逆[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16 姚春林;;试析《美国牧歌》中反讽方法的运用[J];芒种;2012年08期
17 刘巍;;《美国牧歌》的后现代文化诗学之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8 廖丽玲;;失衡的家庭——《美国牧歌》的精神解读[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9 王萍;;历史与个人命运——从《美国牧歌》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叛文化[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20 崔化;;伊甸园中的噩梦——试论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美国梦的主题变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春艳;生存困境中的不健全人—对《美国牧歌》的人本主义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郭幸幸;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延宁;《美国牧歌》中的异化主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红杰;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微;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敏;《美国牧歌》中的美国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唐茂琴;论《美国牧歌》中犹太人的美国噩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申玲;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后现代艺术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褚娜;论《美国牧歌》中三代美国犹太人的身份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姚秀娟;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兰守亭;“移民乐园”里的悲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