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

龙金顺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书面的表达能力不仅是人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而且已逐渐成为当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外语写作能力也是外语教学中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写作是一项集作者的语言技能、社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内在和外在等不同视角去理解和解释写作这一十分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西方写作理论与教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经历了一个从“写作结果论”到“写作过程论”再到“元认知论”和“社会认知论”的不断发展阶段。国内外语写作理论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回顾国外写作理论的研究历史以及这些理论对二语写作影响的轨迹,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其发展的全貌。 然而,尽管国外二语写作继承和借鉴了母语写作及修辞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结合二语写作的实际环境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呈现出一种理论竞现,推陈出新的局面。但该领域至今还缺乏一个具有很强综合能力的理论体系来将目前的几个主要的研究分支整合起来,正如Cumming and Riazi所指出的:这个领域缺乏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学会二语写作,以及写作教学如何对这一学习过程做出贡献的统一认识。国内学者在外语写作与教学研究两个方面成果斐然,已经从引进、介绍到应用和创新,但总的来讲,外语写作研究和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相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研究成果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外语写作教学收效还有待提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写作理论,这都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更新观念,并转换视角。 研究表明,符号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符号学既然是方法论,就要解决实际问题。鉴于二语/外语写作理论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本研究试图用符号学来研究和解决二语/外语写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外符号学研究在这方面所涉及的还罕见。 现代符号学从二十世纪初首创开始,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兴,直到60年代以来的繁荣,已经从结构主义和阐释性符号学发展到文化符号学和社会符号学,已超出结构主义只强调封闭系统内的各种结构和关系,而开始探索符号在社会情境内的具体使用,并成了研究社会文化的主要方法。此过程始终包含有两类研究活动,一类是不断进行符号学理论基础的探讨,另一类是在各研究领域进行具体的符号学分析工作。符号学的内容遍及各个学科,其方法也来自各个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符号学广泛吸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把这些学科知识集中在同一方法论框架中,把它们视为意义产生、传达与释义的不同表现。符号学的方法论已逐渐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符号学将语篇作为结构的整体来加以分析,涉及到确认符号系统内的成分单位(例如社会文化惯例)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对立、联系和逻辑等关系),并考察其潜在的意义;符号学不仅强调符号系统内符号的结构和关系,而且还强调系统内符号与系统外符号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并揭示其潜在的意义,尤其是社会文化含义。符号学还强调多模式、跨学科的分析,即超越语言,借助视觉、听觉等媒介进行跨学科的分析。 符号学强调语篇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则系统,强调形成意义时的符号语境。语篇的产生与阐释依赖于交际语码或交际规则的存在,因为符号的意义起决于符号所处的语码,语码提供了符号意义生成的框架,语码是阐释的框架,它既可以被语篇的生产者使用,又可被语篇的解释者使用。在创建语篇时,我们选择我们所熟悉的语码,并将它们联系起来,以便这些语码可能产生的意义能被读者解读。而ESL/EFL作者由于不熟悉所使用的语言的语码编码程序而错误编码,所形成的语篇读者往往难于解析,从而产生跨文化冲突。 写作是一种语篇产生的过程。语篇的符号性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语篇的产生涉及到符号和语码,语码不仅是交际的习惯或规则,而且是相关习惯或规则的程序系统,它将符号(词语和句子)进行编码,使之成为与能指和所指相关的意义系统。写作修辞是关于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语码组织符号形成语篇的艺术.它研究语篇产生过程中的各种修辞现象,将措辞、比喻性语言、修辞情境、语境、修辞结构、修辞手法、衔接与连贯、写作风格以及体裁等都看成是语码。这些语码帮助作者组织符号去探索和阐释世界、构建语篇。语码超出了单独的语篇,并能将这些单独的语篇联系在一个阐释的框架内。每一语篇都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能反映特定的价值、态度、信仰、假设和实践的语码和次语码组成的。写作修辞不仅涉及语篇内的结构和关系,还需考虑语篇外以及语篇与语篇之间的各种关系及其互动,这涉及到作者、读者、语篇以及文化和语境等关系的互动 总之,语篇是经过编码的符号:书面语是至少经过形态系统和句法系统编码的视觉符号。符号学研究符号的本质特征和工作方式。某一特定的语篇也是一种符号,它在语篇的范围内运作,具有特定的语义功能。符号的意义生成依赖于符号的实际应用,而符号的实际应用却必须是在语篇之中,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才能起作用。这一点在ESL/EFL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ESL/EFL作者应该培养自己的符号能力,即如何有效地使用符号和语码去认识、阐释并建构世界的能力。本研究试图以符号学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跨学科的方式,结合修辞学、对比修辞学、语篇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信息科学、认知语言学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对英语写作修辞的诸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采取定性和实证的方法,尝试破解ESL/EFL写作与研究中的一些难题,以弥补国内ESL/EFL写作理论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的不足。 本研究将符号学理论与英语写作修辞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使ESL/EFL习作者与教学者对英语写作会有崭新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篇意义的生成并找出英语语篇修辞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以此培养他们的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与教学效率。 本研究通过对符号学理论的阐释以及语篇内外的各种符号结构和关系及其互动的分析,结合英语写作案例来说明符号学与写作修辞的关系,为英语写作,尤其是ESL/EFL写作的理论与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为分析和评价ESL/EFL书面语篇提供一种新方法。 和其他尝试性研究一样,本研究仍有诸多可完善之处,如尚未从定量上来进行分析,这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深入的研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蓉;试论英语写作与英语修辞[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1期
2 ;写作分类法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J];大学英语;1996年01期
3 黄敏;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S2期
4 ;“英语写作”模拟试题[J];湖北电大学刊;1996年05期
5 李晓珍;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艾辉;;《英语写作基础》辅导——(一)关于自学英语写作[J];英语知识;1999年01期
7 乌永志;英语写作常见问题分析与训练[J];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8 赵敏;谈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石岸;;印度英语写作——一个时代的来临[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6期
10 王冬梅;小组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11 董又源;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山西教育;2003年23期
12 刘景岫;英语写作常见错误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2期
13 赵忆;;如何学好英语写作[J];初中生辅导;2003年11期
14 路仙伟,史秋兰;英语写作中代词用法错误解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5 周海燕;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16 李红,吴胜梅;英语写作中教师反馈对学生注意影响的研究概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7 王立非,孙晓坤;汉语写作能力对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语料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18 Jocelyn Garwood;;英语写作角(9)[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5年05期
19 龙继英;翁晶;;高考英语写作分析及应对策略[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01期
20 赵秀华;;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训练浅谈[J];科技资讯;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会英;张琦;;高职院校基于网络平台和传统课堂整合的英语写作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福明;;英语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曹沈芳;;从模仿中学习英语写作的课例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曹沈芳;;从模仿中学习英语写作的课例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5 ;后记[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建平;;《英语写作网络教程》的建构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全冬;余渭深;;论BBS在英语写作自主学习中的可行性[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志雪;李绍山;;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统计分析[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苗德岁;;英语写作中部分常见病例[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龚海平;;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于红;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田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葛诗利;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通用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懿;英语写作过程中模糊容忍度、焦虑和策略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蔡艳玲;EFL写作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9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安利红;俄语写作理论与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瑜洁;高考英语写作评分员的阅卷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陈伦菊;对大学英语教师作文反馈的调查及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李弘羊;自主学习及其在英语写作学习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玮;英语写作课堂应用合作学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璇;基于性别差异的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娟;中西思维模式对比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赵爱香;关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的错误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东清;从学生角度分析《英语写作基础教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玉洁;高中生英语写作元认知年级特点调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凯宇;协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沛县体育中学 于玉川;如何消除英语写作“怯写”心理[N];学知报;2011年
2 萍 踪;英语写作从描述生活入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芦自军 金珍;汉语在英语写作中的误导因素分析[N];伊犁日报(汉);2008年
4 王忠伦;浅析如何克服英语写作中汉语的干扰[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上高三中 潘淑珍;初中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及对策[N];宜春日报;2010年
6 赵科;如何在中考英语作文中取得好成绩[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陈金智 陈钰;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方法[N];光明日报;2004年
8 特约撰稿 陈程;美国经济疲软中复苏[N];中国经营报;2009年
9 记者 徐磊 通讯员 李磊;苏州科技学院获两个一等奖[N];苏州日报;2010年
10 郭棲庆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写作不易 却非高不可攀[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