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王翠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类型学背景下的俄语语序。本文在理论上所依据的语言类型学理论是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当代语言类型学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以发掘共性为目的,以语序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局部分类为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从功能角度对语言现象予以解释的语言学分支或流派。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俄语语序主要是对客观或中性语境下的俄语语序进行研究,既包含了对俄语语序的句法功能研究,也涵盖了对以往语言类型学所得出的人类语言共性规律的检验。此外,对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重点在于对俄语语序的合理解释。这种解释多从功能角度或认知角度出发,即从人类语言之间存在更多共性的语义和思维角度出发,同时结合其他各种不同解释,以阐明人类语言之间存在的共性规律。对于与人类语言共性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或俄语的个性也以此为基础,体现出个性乃共性的具体体现。 在俄语语言学界,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俄语语序的研究最早是从句法层面以句子成分在句中位置的关系为基础进行研究,如Е.М.Галкина-Федорук,Е.А.Земская(1954),О.Б.Сиротинина(1965),П.Адамец(1966)。典型的代表是А.М.Пешковский的观点:“在Язавтраутромпойдугулять.这个仅由五个词组成的句子中,可以出现一百二十种词序组合。”1也就是说,在由N个词组成的俄语句子中,所有可能的语序数目为N* (N-1) *( N-2) * ( N-3) * ( N-4)... ( N-2) * ( N-1) *1。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从句法层面研究语序时将俄语语序分为常序(обычныйпорядокслов)与变序(инверсия),常序又包括顺序(прямойпорядок)和逆序(обратныйпорядок),主要从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来讨论俄语语序问题。俄语句子成分被分为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次要成分(补语、定语、状语)。 20世纪60年代之后,用布拉格实义切分理论分析俄语句子的语序成为主流。这种从交际结构和交际功能对俄语语序进行分析的代表有И.И.Ковтунова(1976),?Порядокслов.РусскаяграмматикаАНСССР,т.2.?(1980) 2 ,О.А.Крылова,С.А.Хавронина(1986),В.Н.Ярцева3 (1998)等。将实义切分理论应用于对俄语句子的语序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有利于句子的组织和正确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准确,行文更规范。 本论文结合句法层面对俄语语序的研究,就定语、状语与主语、谓语、补语等核心成分的排列进行语序考察。这些主要要素也是语言类型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蕴含关系,存在相应的优势与和谐的语序。对于俄语在这些方面所体现的语序特点,将结合功能主义及认知语言学等观点予以解释。 在现代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名词短语中的指示词、领属词、数词与核心名词之间的排列与语言类型之间有明显的蕴含关系。可别度领前原理对指别词、数词和形容词的排列有主要决定作用。形容词定语与核心名词的排列虽然与语言类型之间的相关度很低,对其他语序因素的预测性也较低,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VO型语言还是OV型语言中的形容词定语排列在人类语言中有其顺序的一致性或共性。越是表达固有的本质的属性的修饰词,离核心词越近;越是表达变动的偶有的属性的修饰词,离核心词越远。表达事物内部典型的、恒常的、客观特征的形容词距离核心名词最近,而表达事物的主观评价特征、具体特征、有变化的外部特征的形容词距离核心名词较远。 俄语状语的语序也十分灵活。以方式状语为例,既可前置于谓语,也可后置于谓语。但当多项副词同时前置连用时,基本还是遵循从具有主观倾向的状语向具有客观倾向的状语过渡,逐渐靠近谓语的规律。而多项状语的连用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规律。 俄语中的介词不仅有占主导地位的前置用法,还有部分的后置用法,甚至是框式用法。俄语介词由绝对后置,到倾向后置或有后置用法,再到相对前置和绝对前置,这一方面是俄语历史发展过程的残留痕迹,是俄语由SOV语言向SVO语言过渡的证明;另一方面也是俄语中语法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对俄语简单句中S、V、O三个成分的排列,综合多种因素的排列顺序,俄语倾向为VO语言,但同时呈现出许多兼具VO与OV语序的综合特征。SVO是俄语的常规和无标记语序,其余五种语序是有标记的语序。这些变异的语序符合俄语本身具有丰富的屈折变化特点;也符合信息论中话题或焦点,也即实义切分理论中主位与述位的排列规则;另外从简约和经济观点分析,俄语变异语序是移位所导致的语言现象。 而俄语差比句句式中的基本要素位置的三种排列方式也体现了由综合形式向分析形式的逐渐过渡。与汉语“M+St (比较标记+比较基准)”是固定组合相似,俄语中“Adj(+ M)+St”是固定组合,结合紧密。只是俄语为双重比较标记,有综合形式和分析形式。而综合形式的比较标记有时会产生歧义,歧义的消除可借助于使用分析形式的比较标记,明确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 本论文由绪论、七个章节和总结构成。 绪论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目标,选题意义和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并概述主要概念―语言类型学的发展和含义。七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俄语语言类型学研究综述;第二章,当代语言类型学理论基础;第三章,俄语限定语在短语及句子中的语序;第四章,俄语状语在短语及句子中的语序;第五章,类型学视角下的俄语介词;第六章,俄语简单句中的S、V、O的语序;第七章,俄语差比句类型学研究。 第一章分别介绍了俄罗斯(前苏联)和中国的语言类型学研究历史,代表人物,主要的流派或组织。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前苏联)的语言类型学研究特点。在该知识背景下突出本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引入当代语言类型学的主要概念:蕴含共性,优势与和谐,经济性与象似性,这些是语言类型学中对语序进行解释的基础和原理。同时概述本文所依据的当代语言类型学已取得的语序研究成果,以J.H.Greenberg,J.A.Hawkins,M.S.Dryer的研究结论为主。 第三章,我们主要分析了俄语限定语与核心名词的语序。首先考察俄语是否符合人类语言中指别词、数词和形容词与核心名词的共性语序。其次就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分别进行分析。从认知上的次范畴理论解释前后置定语的分布。而就多项形容词在核心名词前的排列则从可别度角度及语义靠近的功能角度予以阐释。就俄语的领属结构所体现的类型学语序特征作了具体分析。在解释时将认知参照点模型观点与语义配价分裂观点及语法结构观点结合,多角度分析俄语外部领属关系结构的驱动因素。最后从由不和谐搭配或经济因素的过度使用分析俄语短语和句子中的歧义结构。 第四章首先探讨俄语中方式副词与动词谓语的语序关系,其次就俄语多项副词和多项状语连用时的语序进行了考察。总体上俄语副词体现了由主观向客观过渡逐渐靠近谓语的规律,而围绕谓语的状语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多量到少量的轨层结构进行排列。除分析状语外,另外还分析了俄语的双重否定现象,我们发现俄语中表达否定强化意义的标记,即词缀ни-或包含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 第五章通过对俄语原始前置介词,如ради,для的后置使用的考察,结合与介词有重要蕴含关系的S、V、O语序,我们可以推测出俄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SOV到VSO/SOV再到SVO三种主导语序的发展。俄语派生前置介词的后置使用呈现出了语言发展历程中的语法化现象。最后我们总结出俄语介词存在从后置向前置发展的变化趋势。通过与汉语介词的位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俄汉语中都存在前置介词,后置介词和框式介词。只是俄语的后置介词和框式介词不如汉语中的发达,俄语介词的语法化程度更高。 第六章首先考察了俄语中V、O与S、V的顺序,从语序参项并借助于文献分析得出俄语以VO和SV为主导语序,其次就常规的SVO语序和变异的其他五种语序作了类型学解释。最后从语言系统内部角度,信息论角度和移位角度对俄语语序的相对灵活性作出全方位的归纳。 第七章是对俄语差比句句式的类型学研究。从差比句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到重点分析基准、标记和度量成分的位置,再到简单考察俄语中的双重比较标记。从中体现出俄语比较形式存在由经济性程度较强的综合形式到有易于消除歧义的分析形式。否定的俄语差比句与汉语一样包含了平比和差比的双重意义。 结论部分我们对俄语语序在类型学背景下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总结。综合各种因素,我们得出俄语为兼有VO与OV语言的特征,是综合性与分析性紧密结合的混合语。最后对今后的类似研究作出设想和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英;;浅析英俄语言语序的对比[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向东;汉译俄中两类常见错误及其产生原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1期
3 周寅;汉语与俄语比较之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张庆云,张志毅;由母语俄语至目的语汉语的负迁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黄良义;小学俄语“说话教学”的几点体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年04期
6 ;我国学者即将参加第六次МАПРЯЛ代表大会[J];中国俄语教学;1986年04期
7 范垂范;如何以高中为起点开设俄语课[J];中国俄语教学;1987年03期
8 ;动态与报道[J];中国俄语教学;1987年04期
9 ;第七届世界俄语杂志编辑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10 王应全;贯彻执行《大学俄语教学大纲》的尝试[J];中国俄语教学;1992年01期
11 朱励群;汉俄语比喻结构对比规律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6期
12 曹月华;俄语中表示“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的词汇[J];俄语学习;1996年02期
13 赵敏善;俄汉语的本质性差异[J];中国俄语教学;1997年03期
14 李文华;摆脱困境 坚持改革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国大学俄语教学现状、改革思路及前景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15 任秀娟;浅谈社会变革对俄语词语变化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16 白玉莲;;浅谈怎样使初中生学好俄语[J];中学俄语;2009年03期
17 顾修艳;王司南;;俄语中考模拟试题[J];中学俄语;2009年04期
18 奚荣第;公共俄语基础课教学与“四会”[J];中国俄语教学;1983年02期
19 王忠;略谈俄语中带КАК的比较结构[J];中国俄语教学;1983年04期
20 陈楚惠;汉语量词在俄语里的表达[J];现代外语;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旭杰;;基础俄语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管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马岩;;俄语二格句二题[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发挥专业优势 促进对俄研究[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4 张琦;;俄语《40课》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赵景林;;俄语中人的称谓简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任玉芝;;活跃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俄语运用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黄云;姜文斌;王志洋;祝捷;吕雅娟;刘群;;基于小规模俄汉双语词典的俄语形态切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邓晓玲;;俄语科技语体中的语气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姜群;;俄语中替换副动词短语的语法结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冯立良;夏召增;;俄语科技文献特点及其翻译之探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绍哲;俄语语料库和基于语料库的语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信娜;俄语术语汉译方法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颖;母语为俄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常用量词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小帆;俄语代名词的语法解析[D];辽宁大学;2010年
3 齐欣原;对大学提高阶段《东方》俄语教材的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佟圆圆;俄语拟声词的功能及其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宋海莲;俄语语言文化视阈下的观念词“труд”[D];吉林大学;2011年
6 顾鑫;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尹红蕾;俄罗斯民族的情感性在俄语某些语法范畴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沈莹;俄语科技术语翻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李海丽;俄语插入结构及其元语用意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梦菡;俄语称呼主要功能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春友;多数塔吉克斯坦人支持保留俄语地位[N];光明日报;2010年
2 何俊芳;俄语中的族类概念(上)[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朱百强 赵宝琦;眉县农民争学俄语出国打工[N];宝鸡日报;2008年
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世界俄语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刘利民;以中俄“语言年”为契机推动我国俄语人才培养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国栋 记者 姜健;举办俄语大赛 推动对俄交往[N];牡丹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丁雷;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中心成立[N];大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康慨;列宁格勒女性悲情史获俄语布克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记者 陈麒发;你方唱罢我登场 俄语年里踏歌声[N];中俄经贸时报;2010年
9 何俊芳;俄语中的族类概念(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哲;新战略急需“俄语通”[N];哈尔滨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