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V-Prt构式的多维研究
【摘要】:本文采取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共时和历时的视角研究英语Ⅴ-Prt构式中小品词的词类特征和语义特征,Ⅴ-Prt构式在古英语中的起源及其在中古英语中的发展,以及及物Ⅴ-Prt构式的句法结构与语序选择。
从句法上来说,英语及物Ⅴ-Prt构式中的非动词性成分既不同于副词,也不同于介词,因此有必要为这类非动词性成分再设立一个词类,即小品词。此外,及物Ⅴ-Prt构式中的非动词性成分与不及物Ⅴ-Prt构式中的非动词性成分在句法方面和语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后者中的非动词性成分看作是一个小品词,这样就可以把这两类Ⅴ-Prt构式统一看作是由动词+小品词组成的惯用组合。英语多词动词主要包括Ⅴ-Prt构式、介词性动词和短语-介词性动词。英语学习者最容易混淆及物Ⅴ-Prt构式和不及物介词性动词,我们可以根据语序、副词插入和重读等来对二者予以区分。从语义上来说,多词动词是一个连续体,自由组合和惯用组合分别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两极。
一般说来,Ⅴ-Prt构式中的动词大都是活动类动词,表达延续性情景,而小品词则为这些延续性情景增加一个目标或终点,表达有终性。小品词除了可以与活动类动词一起使用外,还可以与目标类动词和少数静态类动词及到达类动词一起使用。小品词on和along在V-Prt构式中主要表达延续性或重复性。在有些情况下,小品词away与不及物动词一起使用时,也能表达延续性或重复性;如果要表达及物意义时,含有away的V-Prt构式的宾语一般用介词at引导。
在古英语向中古英语演变的过程中,小品词逐渐取代了动词性前缀的功能。小品词和动词性前缀在古英语中的一些特别结构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时可以据此来区分小品词和动词性前缀。前缀的语义弱化及语法化与V-Prt构式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这两个因素合力作用,从而造成了前缀向小品词的转变。动词性前缀和小品词最初都是与移动类动词或表示身体活动的动词一起使用的,出现在空间义为基本义的语境里,由于在这类语境里,空间义和有终义往往是共同存在的,因此空间义可以自然地转变为有终义,这种语义变化是由身体移动和情景“移动”之间的象似性关系造成的。在古英语里,a-,be-, for-, ford-, ful-, ge-, of-, ofer-,to-, purh-, ymb等前缀都可以表达有终性,on-和in-可以表达起始性。在动词性前缀向小品词转变的过程中,a-, be-, for-, ge-和to-等前缀逐渐消失,只有ford-, of-, ofer-和purh-等前缀的状语对应体作为常见的小品词在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中继续使用。另外,古英语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品词形式,比如adune/ofdune (down), aweg/onweg (away),up (up)和ut (out)。这些新出现的小品词都具有明确的方位义,因此根据象似性原则,它们也能自然地表达有终性。在古英语里,V-Prt构式的四类语序的出现频率取决于含有V-Prt构式的小句类型。
古英语里的一些动词性前缀(比如a-, ge-, ful-)在中古英语里已经逐渐消失。其他前缀(比如bi-, for-, forth-, of-, on-, out(e)-, over-, to-, thurh-)在中古英语里虽然还有一定的能产性,但其使用频率日趋下降,直至最终彻底丧失其能产性。在中古英语时期,随着动词性前缀系统能产性的降低,小品词系统逐渐取代了动词性前缀系统的功能。虽然小品词仍然主要表达方向义,但是在中古英语里,小品词的方向义和有终义共同存在的情况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小品词在中古英语里开始与越来越多的动词一起使用,且有终义逐渐成为小品词的一个主要意义。V-Prt构式的数量在中古英语里有了显著的增长,而且Ⅴ-Prt构式逐渐开始被用来表达熟语义。古英语里一些常用于表达有终性的小品词继续在中古英语里使用,这些小品词包括(a)doun (down), awey (away), forth (forth), of (off), out(e)(out)和up (up)等。小品词along, forth和on在中古英语里可以表达延续性,on还可以表达起始性。就Ⅴ-Prt构式的语序而言,无论是在散文体文本里,还是在诗歌体文本里,V(X)Prt语序都已成为中古英语卫最常见的语序。
现代英语及物Ⅴ-Prt构式的底层句法结构是X-V1-NP-Prt,如果宾语是代词,那么它通常不能移到小品词的右边;如果宾语不是代词,那么它通常可以移到小品词的右边。我们可以根据及物Ⅴ-Prt构式的底层结构来解释副词插入、动词省略、介词前置等语言现象。绝大多数及物Ⅴ-Prt构式的语序都是由直接宾语的性质决定的;此外,小品词有时也会影响及物Ⅴ-Prt构式的语序选择。英语中除了及物V-Prt构式中的宾语右向移位之外,还有少数不及物介词性动词中的介词移到它的宾语右边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底层结构来对这两类移位现象予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