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孕育的日本饮食文化
【摘要】:“风土”指的是人居住的自然环境,具体地来说就是气候、地形、地质、景观等的总称。地球上和饮食有关的文化都和各个地区的风土有关联,是通过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习惯长年培育起来的。人们的饮食生活牢牢地扎根于当地的“风土”之中。
日本人的饮食以大米、蔬菜、鱼为主,被称为“米食民”“鱼食民”。“米”和“鱼”巧妙组合而成的“寿司”和鱼料理的代表食物—生鱼片现如今已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性的符号和象征,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日本人形成喜好吃“大米”和“鱼”的饮食文化,这和日本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渔业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这种特殊的风土孕育了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
本论文分六章进行叙述: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阐述了本稿的研究意义、方法和先行研究。
第二章通过对日本的风土和传统的日本饮食生活进行分析,探讨风土对日本的饮食文化造成的影响。
第三章从“风土”的角度分析水稻耕作在日本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日本代表性食物—寿司的原型和变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寿司在日本扎根的原因。
第四章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有着丰富的鱼贝类、海藻类等渔业资源,促成了日本“鱼食文化”的产生。这章主要对自然环境和“鱼食文化”的产生以及“鱼食”的杰作—生鱼片的起源和历史进行探讨。
第五章论述“风土”和饮食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之间的关系。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加上同时受太平洋和亚洲大陆气候的双重影响,存在多样化的气候带,饮食文化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从整体来看饮食文化虽然海洋性很强,但是从日本各地来看,东部和西部、海岸和内陆、东北和冲绳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显示出地区特色。
第六章作为本论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