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研究:缘起、框架与成效
【摘要】:水不因政治边界的存在而停止流动。当自由流淌的水遇到不可撼动的国家领土,便会产生各种矛盾。由于跨国水资源具有不可或缺、分配不均、匮乏与共享的特性,流域各国不得不在保障基本权利、实现自身发展,与维护国家关系、区域稳定之间谋求协调。本文以“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为研究对象,将流域内的国家行为体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观察流域国解决跨国水资源问题的互动过程,基于相关国际关系、国际机制理论,归纳并阐明国与国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协调机制的缘起、框架、成效展开深入分析。正文分为三大部分,对协调机制的形成背景、形式和运作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跨国流域治理中的问题国家间矛盾的来由进行梳理解释协调机制的缘起第二部分由国际体系、国际规范、国际机制这三个层面阐释跨国协调行为背后的观念逻辑、规则逻辑和方法逻辑探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国际与区域水法、国际制度安排如何搭建起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框架,并就“对话”、“条约”、“多边组织”三种跨国协调工具的形成背景、理论基础、运作方式、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一一作出考察,阐明国与国在跨国流域治理中的协调机制。第三部分聚焦于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试图寻找影响其成效的因素,并尝试着从“流域内个体”、“流域整体”、“流域外个体”这三个角度切入,根据国家利益、区域结构、外部介入这三个评估层面,将影响协调机制成效的因素分为“流域国利益诉求的一致性”、“流域国的权力对称性”、“第三方介入的匹配度”,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具体跨国流域中协调机制的实际情况,梳理其流域治理的发展脉络,将各因素代入,分析其对机制成效的影响。本文认为,利益诉求一致性、权力对称性与第三方介入的匹配度与协调机制的成效呈正相关关系。文末为研究启示及对跨国流域治理的展望。全文据此布局,以期对跨国流域治理的协调机制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