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民族学影响下的回译规范

姜昕睿  
【摘要】:近年,无本回译逐渐成为回译研究的焦点,而有本回译研究无人涉足,导致回译的现有规范的视野比较局限,回译策略和方法比较单一。本文运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探析有本回译的现有规范及其回译译者的意识形态。《中国士绅》收录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多篇短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的妻子玛格丽特译成英文,后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家赵旭东译回中文,最后又编排成了双语对照本。该文集文学性较强,表达风格多样,因此,回译时译者在策略上的选择也是多样的。论文第一章定义并分析了本文与有本回译相关的新用语,并认为有本回译和无本回译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第二章对比原文、英译文和回译译文,探讨了此三者如何造成回译译者翻译策略的多样性,进而造成回译译文的杂合。第三章结合前一章研究、译者和编辑的相关论述,归纳出现有的回译规范,在此基础上探索规范背后的译者意识形态,论证规范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有本回译可以不拘泥于恢复原文的策略,有本回译译者将民族志方法引入到有本回译,使译文成为记录原著和源翻译活动的载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王宇凡;;无本回译视角下的侨民文学翻译——以《吾国与吾民》为例[J];名作欣赏;2020年11期
2 曾力子;;中国文化无本回译研究——以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6期
3 胡铭;;《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语言回译和文化回译研究[J];今古文创;2022年03期
4 王治国;苏佳慧;;王宏印“创作型回译”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基于《〈阿诗玛〉英译与回译》的学术考察[J];民族翻译;2021年06期
5 曾力子;;《吾国与吾民》文本意义与互文回译哲学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1年01期
6 宇文刚;安秀梅;张添羽;;文化回译下的自译研究——以《狄仁杰奇案》为例[J];中国翻译;2020年02期
7 张丽娟;孟兆宇;;文化回译中的中国文化浅析——以《我在中国的童年》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2020年03期
8 王永胜;;回译方式及其应用探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9 刘芳;;兰若生空谷,不因无人而不芳——论比尔·波特《空谷幽兰》无根回译[J];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09期
10 季金珂;;浅谈武术类文本的回译策略[J];俄语学习;2017年05期
11 代红;;论翻译教学中的显性回译和隐性回译[J];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12 张燕;李少华;张平梅;;回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30期
13 刘佳全;;也谈“水货”的英译[J];东方翻译;2014年02期
14 张健;黄樱;;新、热词英译漫谈(16):学区房[J];东方翻译;2014年02期
15 王治国;苏佳慧;;王宏印“创作型回译”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基于《〈阿诗玛〉英译与回译》的学术考察[J];民族翻译;2021年06期
16 邹文婕;;《风声鹤唳》无本回译的风格维护[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3期
17 仇丽丽;;《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回译途径探析[J];济宁学院学报;2020年02期
18 郑沈玲;;中国题材英语文学“文化回译”研究——以《大地》中译本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红卫;;英文汉学著作的无本回译研究——以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汉译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C];2018年
2 孟伟根;;外来词的词义汉化和汉英词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岳峰;;必须切实建立高校翻译教师与译协的合作关系[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陈绛;;评《中国的现代化》的名词翻译——兼及若干译本的译名问题[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正良;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昕睿;民族学影响下的回译规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
2 林燕;《恋人版中英词典》的文化回译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秀宇;“回译”在高中史传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4 马静;阐释学视角下《鼓书艺人》的回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5 王莹;《中国地区学课本》第十二章俄译汉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9年
6 赵春阳;《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形象》(节选)俄译汉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9年
7 张蕾;《中国三绝之诗书画》翻译报告[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金颖;学术文献翻译中的回译问题[D];南京大学;2019年
9 李艳茹;涉华史料英汉翻译中的回译技巧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宋锦霞;20世纪初旅行写作的回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11 朱月红;回译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12 钟淇;中国地名的回译原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13 潘霖;互联网语料在汉英回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14 陶灵;环境科学术语汉英翻译过程中的综合回译策略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15 沈晓云;文化记忆视角下的文化回译[D];浙江大学;2018年
16 陈宇欣;语言顺应论视角下汉学著作回译问题[D];南京大学;2018年
17 任立新;从目的论角度谈异语写作的回译策略[D];苏州大学;2017年
18 郑尚昆;《Китайцы:особенности нацнональ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и》一书中的回译原则和方法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9 袁茹凡;形象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D];浙江大学;2021年
20 崔祥芬;“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林语堂《朱门》回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