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

韩戈玲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会话语篇中语用标记语的性质和功能。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旨在系统地描述语用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普遍使用以及交际者如何运用语用标记语这一言语策略达到双边最佳交际。 本研究在综合博弈论、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等理论的重要概念、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三维概念框架:动态合作、交互连贯、双边最佳交际,以阐释语用标记语的多功能性及其运作机制。 本研究的理论重心在于人类交际活动的多面性和语用标记语对话语意义表达和阐释的语境制约。鉴于言语交际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及时调整交际策略,包括语言策略,以便正确识别彼此的交际意图。实际上,交际双方通常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以取得有利于各自的最佳交际效果。我们认为最佳交际效果是一个交际目标多元化的平衡体。语用标记语作为交际策略或修辞手段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并且有助于会话语篇中话语的交互连贯。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本文从语用学角度论述了语用标记语的意义不确定性及其在具体交际语境中的多重功能。我们认为交际中话语所表达的信息是多层次的,因而对话语意义的理解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解码过程,而是涉及逻辑推理和语境作用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说话人常常借助于语用标记语直接或间接表明其意图;听话人则借助于语用标记语快速明白话语的多层意义并予以得体的应答。研究还表明,不论是叙述还是论证,交际者都会使用语用标记语表明自己的意图和态度。总之,语用标记语不仅是话语显意和会话含义的标记符,而且同时具有概念性和程序性制约功能。 本文的语料主要选自日常会话以及英语和汉语的媒体访谈节目。因为在电视、广播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角色相对固定,有利于定量和定性分析会话中语用标记语的特征和功能。本文的例证分析表明语用标记语的功能多样性和交际目标的多面性密切相关。语用标记语有助于语篇连贯和组织,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以及调整交际策略。语用标记语的功能和作用受制于交际中不同语境因素的制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存;;语用标记语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刘新颖;;也谈言语交际中的认知语境与话语理解[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殷雪梅;;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误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2期
4 王同伦;;明清文字狱——基于“四个世界”的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刘志阳;;以关联理论的视角看幽默话语的产生机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丁秀菊;;孟子“以意逆志”的语义学诠释——基于修辞理解角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占琦;;外语教学中的阅读学习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8 姚双云;姚小鹏;;确认性评注副词的衔接功能[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9 唐伟胜;;叙事理解的认知理论辨析[J];叙事(中国版);2011年00期
10 李孟欣;;浅析话语标记语「まあ」[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11 贾永青;;语境提示理论在商务翻译中词义确立的功用[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12 张红;王智音;;隐喻及转喻的关联阐释[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3 王志俊;;从语境学谈艺术设计中的图形表达与认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1期
14 陈治安;周忠杰;;会话推理的认知阐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5 祁峰;;“X的是”:从话语标记到焦点标记[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16 顾海芳;;言语交际中的动态语境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7 程祥珊;;翻译中的语用预设与读者接受[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18 李二龙;;话语标记的特点、功能及其认知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9 高凤翔;孙雅静;;浅析广告语言的语用预设[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20 邹学慧;;疑问表否定用法与反问句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晓庆;杨玉芳;;重读影响语篇理解的本质和时间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菲露;;“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赵俊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艾琳;英汉双关的认知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锐;多元文化图景与电视话语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话语理解的功能顺应策略[D];海南大学;2010年
2 关凤;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能军;语境适应对话语理解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曲菁菁;语境与话语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鸣;来华留学生情境话语的习得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辉;论图式在话语理解中的功能[D];河北大学;2005年
7 李倩梅;话语标记语的顺应—关联阐释[D];广西大学;2005年
8 黄凌燕;言语交际中语用标记语功能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江景;从关联理论看交际中的语用失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晓玲;话语标记语的语料库研究:对“ so”的调查[D];河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黎运汉;成功的开拓性新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3 闻雪梅;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N];商丘日报;2005年
4 王蔚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互动[N];湘声报;2009年
5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施旭;中国话语:对中国自身的特殊关切[N];社会科学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