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韦理  
【摘要】: 本论文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考察了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冠词的习得情况。在普遍语法最简框架下,冠词被赋予了功能语类这一新的地位。功能语类是语言间差异所在,因而对功能语类及其特征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助于了解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否可及以及如何可及的问题。本研究具体考察母语在二语习得初始状态的作用,以及初始状态之后学习者对冠词语义和句法特征的习得。 通过对最简框架下英、汉名词短语结构分析的文献回顾,提出了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模式。英语名词短语的最大投射是功能语类之一的限定短语(DP),其中心语是D,即语法化了的限定性。该限定短语的表现形式为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和?是另一功能语类即数量短语的表现形式,其缺省的语义特征为不定特征。汉语是无冠词语言,即没有语法化的限定特征。但是汉语有一个指示短语(DemP),即由指示代词构成的短语,具有限定特征和指示特征。另外,汉语量词短语的中心语量词具有区分名词可数与否的作用。当量词短语的指示语为数词“一”时,“一”具有[不定],[±特指]和[单数]特征,与英语的不定冠词a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假设二语习得的初始状态为母语习得的终结状态,因而学习者在习得不定冠词a时会把汉语数词“一”的特征迁移到英语学习中,从而促进a的习得。同样,指示代词的限定特征也会发生迁移。由此,中国学习者对[定指]和[特指]这两个特征并不陌生,故研究进一步假设,由于母语迁移的作用,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冠词时,不会如“波动假说”所预测的那样,在[定指]和[特指]之间波动。另外,本研究还假设,在冠词句法特征的习得方面,学习者呈现出逐步习得的态势。首先习得单数特征,其次习得复数特征。如果形式和特征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习得时就会出现困难。同样,如果形式和意义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习得也会出现困难,例如,英语冠词既有定指特征,又有类指特征,因而,研究假设,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冠词类指特征习得的难点在于句法—语义接口。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进行了四项实验。实验一测试初始状态,10名初中生完成了一项强制选择提取任务。实验二验证波动假说,中、高级各20名学习者完成了与实验一相同的任务。实验三考察学习者对冠词句法特征的习得情况,中、高级各20名学习者完成了另一项强制选择提取任务。最后一项实验测试对英语冠词类指特征的习得,学习者完成了两项任务,其中,中、高级各20名学习者完成了一项强制选择提取任务,另外,中、高级各32名学习者完成了一项单句翻译任务。实验的主要发现如下: 1)初始状态发生了母语迁移。初学者使用不定冠词a的正确率将近80%,使用定冠词the的正确率将近60%。另外,由于母语迁移的作用,初学者能够区分[定指]和[特指]这两个特征。 2)中、高级学习者没有在[定指]和[特指]这两个特征之间波动,给“波动假说”提供了反例,从而验证了Ting(2005)的研究结果。 3)学习者逐步习得英语冠词的句法特征。首先习得[±定指,+单数]的特征组合,然后习得[±定指,-单数]和[±定指,不可数]的特征组合。形式和特征之间的不对应关系导致习得困难。 4)冠词习得的另一困难在于句法—语用接口。高级学习者仍未能完全掌握定冠词的语用特征。 5)对冠词类指特征习得的研究表明,句法—语义接口是中国学习者冠词习得的又一难点所在。在三种表示类指的冠词中,高级学习者已掌握零冠词和复数名词的搭配,中级学习者尚未完全掌握零冠词的类指特征。而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的类指特征无论对于高级学习者,还是中级学习者来说,仍是困难所在。这一困难是由形式和意义的不对称造成的。 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似乎有种倾向,即把功能语类习得的困难归咎于语法的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因素。研究显示,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冠词的困难在于多个层面。另外,母语没有冠词的学习者习得冠词时,表现会不尽相同,因而,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理论去解释二语习得模式。本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冠词时,母语发生了迁移作用,而普遍语法则通过母语介入二语习得。因而,本研究支持了全迁移全介入假说。


知网文化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