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摘要】:
翻译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本文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沙博里译本为对象,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述了沙博里先生在处理文化信息方面所采用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和方法,并进一步从埃氏多元系统理论中社会文化、译者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倾向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文化的含义、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主要分析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文化信息。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作品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特点。语言层面主要从英雄人物绰号的特点,称呼语,粗俗语言的应用,成语﹑习语、典故以及章回体的特点入手;而文化层面主要是从作品中的忠义思想,宗教文化和妇女观来说明作品的特点。
第二章首先讲述了文化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即“归化”和“异化”,回顾了归化和异化策略之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理论依据。接着用沙博里英译本中大量例子来分析沙老在处理上述文化信息时所采用的策略,总体来说异化策略多于归化策略。
第三章深入探讨影响沙博里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从埃氏多元系统理论出发,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及翻译者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倾向等对沙博里翻译策略选择可能产生的影响。
结语部分认为文化信息的处理主要是采用归化和异化,两者互补。译者在策略选择中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自身文化意识等的影响。但文学翻译的成功在于译者正确的语言把握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