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主位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柳瑞霞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走的是一条跨学科移植的途径,即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概念描写和解释翻译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这一研究途径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本文就是从主述位理论视角出发,特别是借助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英汉语篇翻译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旨在积极探求主位概念在英汉语篇翻译研究中的作用。 文章结合实例,根据Halliday划分的三种主位类型,即:简单主位、多项主位和小句主位,从语态、内部结构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英汉语的主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文章指出英语中的主位大部分都能在汉语中找到相似的类型,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它们的主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英汉主位的异同,作者提出了几种英汉转换的方法,即以人物充当话题、通过主位的对比、以时间和地点状语充当主位以及汉语中的外位语和话题。同时,通过实例论证,论文认为英汉语篇翻译中存在着合理的主位错位现象和不合理的主位错位现象。鉴于主位是小句作为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概念,它是信息传递的起点,有时还代表信息传递人的交际主题,因此作者认为译者应充分重视主位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不合理的主位错位,适当使用合理主位错位,使译文不仅在概念意义上与原文对等,而且在信息结构上也接近原文。 最后,作者从小句和语篇层次探讨了主位对语篇衔接和连贯所起的作用。指出主位不仅有助于理解源语言、区分句子的细微差别,同时主位的展开模式还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作者的目的以及思维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对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建钢;语篇连贯中的话题关联性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刘景霞;;主位、话题与连贯[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李向勤;语篇连贯和认知篇章[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刘秀锦;语篇连贯与阅读理解[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成文;《当代话题》课的教材设计与处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6 姚军;论语篇连贯和语境的关系[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7 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6期
8 贾永芳,齐立明;有关语篇分析理论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9 关丽娜;翻译中的语篇连贯和信息量对等[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0 章远荣;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习焦虑与口语课堂活动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11 曹苇舫;阅读的重建及其意义[J];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12 肖应平;;论祈使句的焦点和话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3 朱旬萍;;语篇教学与交际阅读能力的培养[J];职业圈;2007年05期
14 张弼蕊;许铭;;话题的性别差异在电影《长恨歌》对白中的体现[J];电影文学;2007年21期
15 孙咏梅;李晶;;图式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诠释[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6 周灿辉;;论平行结构在英语语篇中的修辞功能[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5期
17 陶岩;曹佳璠;张婷婷;;主位推进模式与英语写作教学[J];现代交际;2009年11期
18 杨瑞萍;;运用话语联系语促进大学英语写作语篇连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9 李庆明;王婷;;基于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语篇连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20 梁国杰;;议语篇连贯概念的界定[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联江;;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方玲;;教师和学生都要做文本的知音——开展“对话式”教学的一点体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杨梅;余玲;;优化话题,提升阅读教学品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王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罗贤;宋正国;丁国旺;;汉语语篇中光杆名词的指代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德亮;;语篇连贯性的量化测量——基于向心理论的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10 费玲;;The 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Bing Xin's Short Stories[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李天贤;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瑞霞;主位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李忠善;语篇连贯的关联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王晓莉;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语篇连贯[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向阳;从认知角度看语篇连贯[D];浙江大学;2003年
5 洪振斌;语篇连贯的转喻视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佳;英语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连贯的认知功能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7 皇甫伟;中美大学生论说文语篇连贯和衔接性对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8 翁依琴;语篇连贯的功能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建科;合成空间理论对语篇连贯的动态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方冰;语用预设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安明;两话题引发代表议论[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查理森;运行于安全绿色的轨道[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戴鹏海;“重写音乐史”: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六)[N];音乐周报;2001年
4 纪宏照;光华公司:道不完的创新话题[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5 王云娟  郑国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检察日报;2002年
6 汪毓和;关于“重写音乐史”(上)[N];音乐周报;2001年
7 张昕竹;重组引发新的监管话题[N];人民邮电;2002年
8 金钢 本报记者 来玉良;不撞为上[N];黑龙江日报;2000年
9 记者李学宾;两会证券焦点话题引人关注[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桂俊松 周丽娟;九届“两会”关注什么汽车话题?[N];中国汽车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