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
【摘要】:
社会体育的概念在学界已经毫无争议,也常常被称为“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是指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锻炼身体的活动。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内涵,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同属于终身体育的范畴。所不同的就是两者所处的阶段不同,是终身体育中两个前后经过的相邻阶段。无论从普遍联系的观点还是因果理论出发,我们都可以得知,这两个阶段势必会互相影响和作用的。本文就是基于以上理论,从单向的方向,展开的研究。本文想通过对社会体育活动人群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得出学校体育对于社会体育的影响状况——即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衔接情况。
2010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完成之时,在此时提出对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衔接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涉及的调查范围主要是菏泽市的10个健身组织、2所老年大学以及一些偶遇人群,共计645人。
本研究的调查研究结果主要为:
菏泽市体育活动人群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多是退休后通过参加社会体育组织或是通过与朋友、同事交流而逐渐形成的;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增强体力维持健康、娱乐身心以及为了使精神情绪得到改善等等;他们进行的大多是一些简短易学或自身就会的运动项目,如:走、跑,各种体操、气功、太极等。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衔接情况不明显,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体育锻炼项目、体育有关知识、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能力和健康意识等六个社会体育重要的方面受学习体育教育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