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为上海市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服务的研究
【摘要】:
上海体育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市政府共建的上海市唯一的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为了积极适应发展的趋势,主动立足于上海,服务国家,寻求自身发展,承担继续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的重任,同时又要担负起发展驻地上海市体育事业主力军的责任的问题。上海的高校竞技体育作为上海市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校为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的重点内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场地设施情况、科技服务情况以及比赛组织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的资料和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是:85.7%的教练员认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总体竞技水平低;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的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主要以年龄在30-50岁的中青年为主,占总人数的88.1%;在学历上以本科为主,占总人数的71.4%,硕士比例只有28.6%;科研水平较低,执教以来发表的文章数在5篇以上的仅占14.3%;职称结构整体不合理,教练员的职称以讲师为主,占64.3%,;在竞训经历方面,以业余青少年体校(21.5%)、高校校队(24.6%)以及体育院校专项班(24.6%)居多;运动员等级以“国家一级运动员”为主,占45.2%。
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培训状况是,教练员渴望得到培训的占90.5%;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练员占42.9%,参加5次以上的完全没有;有59.6%的教练员认为缺乏培训的机会;在教练员想进行培训的项目中,“训练基础理论知识”占26.3%,“本专业前沿知识”占29.5%,“裁判员知识”占25.4%;不注重教练员能力的培养与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是教练员认为的培训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占总人数的58.2%。
上海市许多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仍然存在着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和器材落后陈旧,缺乏新建、维修和更新等情况。在科技服务方面,88.1%的教练员认为科技服务对提高高校竞技体育的水平意义重大。教练员认为科研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平时训练的占50%。
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中大多数(61.9%)认为自己的队员能够参加的比赛少。其中,总计83.3%的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的次数都在4次以下。2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运动员竞技水平较低;教练员学历层次距国家要求有差距;教练员科研能力低导致职称结构低;教练员竞训经历低影响运动员的管理与训练;教练员渴望培训与培训班的稀少、质量差形成矛盾;缺乏完整的培训过程、不注重教练员能力的培养;训练场地设施存在缺陷;科技服务未能全面展开;竞赛开展稀少影响“赛练结合”。3就上海体育学院如何为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促进上海市高校竞技体育与上海体育学院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