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武术DNA研究

吴攀文  
【摘要】:武术DNA研究,是源于笔者对生命科学中DNA及基因图谱的认知、探究武术“自己的规律和基础”的渴望而开展的一项跨学科研究,是在学术界对探究事物“内在决定力量”的研究方兴未艾、社会舆论对“挖掘文化基因”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个人对“武术及DNA”现有知识储备的背景下展开的,目的及意义是通过提出武术DNA探寻中国武术的“普遍语法”、通过拳种个案分析尝试中国武术的“深度研究”、探索交叉研究以支持中国武术的“理论构建”。基于本人对松溪拳的亲身体悟及与松溪拳人的密切交往,选择以松溪拳为研究个案。以回答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三问“武术有没有DNA?武术DNA是什么?武术DNA有什么作用机制?”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亲身体悟法等,首先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为主体理论,同时以“模因、文化基因、隐喻”等为视角,实现武术DNA的概念界定,并进行定义和划分,确定武术DNA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接着,以松溪拳为个案,基于笔者对松溪拳的亲身体悟和参与到松溪拳人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近距观察,引入逻辑起点及绵延观,提取松溪拳DNA中的功能性片段(基因)。为使片段化的基因产生勾连,运用逻辑学原理确定松溪拳DNA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寻找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最后,从武术DNA与武术人的互动角度,分析武术DNA作用的具体机制和决定因素。借鉴“生存性智慧、成就-尊严动机、能人-熟人社会、r-K遗传策略”寻找武术DNA的遗传启动机制、应用“默会知识理论、模仿-体悟机制、情景暗示-社会感染理论”分析武术DNA的复制机制、在“日常生活”的视域下探讨武术DNA的终止机制。研究认为:1、“武术DNA”概念为:以身体为表现载体,以武者身体、文图纸媒、声像视媒、器物场所、门户社团等为存在媒介,编码/解码表现人体攻防意识的技术/文化的非生物性遗传信息,如生物DNA一样具有遗传、复制、表达、变异、进化等特征,是武术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其内涵是“武术DNA是编码/解码表现人体攻防意识的技术/文化的非生物性遗传单位”;外延是“以身体为表现载体,以武者身体、文图纸媒、声像视媒、器物场所、门户社团等为存在媒介”。2、提取出松溪拳的五个关键基因,其性质及内容分别为:①“逻辑起点”性基因:闪赚乘势法囮鹞(避其锋芒巧闪赚,合我节拍善诱哄;伺隙窥窬以乘势,天地双盘法囮鹞);②“体质气劲”性基因:绵延韧性柔中罡(呼吸节次有火候,气满周身通筋脉,紧者自掣松者逸,虚实两投随波流。气劲需合形体修,百炼坚刚绕指柔,行气贵缓用则疾,聚气为罡柔中求);③“技术风格”性基因:去拙尚巧蕴权变(拳打七星循软处,巧用跌法犯即仆;周旋挽转如磨扇,乘虚蹈隙尚稳健;中正顺随操扁卦,妙若风影属最佳;判别阴阳分二门,停腔落板一尺准);④“品行戒约”性基因:三德齐备公私拳(心存坚守武脉传,家国情怀义凛然,武者文相公为先,德行无守拳不立。字辈序传拟血缘,武林一家互敬拳,办校行医为民健,匹夫有责克时艰。敬紧径勤切如一,武者文相无赳气,非困不发发必靡,勇于公斗怯私敌);⑤“逻辑终点”性基因:游刃有余进乎道(身心物融天人合,气若长虹淆不浊;游刃有余理常通,技进乎道称大勇)。受钱钟书先生以“囮”为基点的文学翻译观的启发,基于松溪拳原本就与“囮”有着密切关系的认知,论证了“囮”是从逻辑起点到终点、贯穿五个关键基因的逻辑主线。3、武术DNA的“启动子”是“生存性智慧”,主要因素有:“成就-尊严”的个人动机、“能人-熟人”的社会效应、“r-K-A”遗传对策的选择;“生命的默会”是武术DNA的“复制子”,“师技”的默会复制方式是“体悟式模仿”,“师风”以“情景化感染”的方式复制;武术DNA的作用终止于“生活中缺位”,具体表现为:磨灭“还锋与剑”的自觉,消解了武术人“家国情怀”的传统;放弃“武者文相”的追求,失去了武术人“自我修养”的标杆;隔绝“凡俗社会”的交往,截断了武术人“生活趣味”的来源。接着绘制了由松溪拳的五个关键基因、贯穿各基因的主线以及启动子、复制子、终止子等组成的松溪拳的“基因表”和“基因图谱”。最后,回归“武术DNA与武术人的互动关系”角度,得出观点:武术人将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了武术,使武术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实现了“武术DNA”与“人的DNA”溶为一体,武化人而人传武,DNA的分野消失,中国武脉得以维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月晨,丛燕,付玉坤,丁东升,孙玲,郄捍烈;从山东省大学生武术节试探高校武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2 王新华,崔喜灿;谈如何培养少儿的武术兴趣[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5期
3 刘同为,王震,丁丽萍;论21世纪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郝士儒;浅谈武术的普及和发展[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少军;传统武术发展趋议[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范继军;武术赛场萧条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蔡宝忠;武术发展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趋势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刘和臣,张燕;对中国“武术”名词定论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6期
9 李素喜;浅谈培育和拓展武术市场[J];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10 胡秀娟,石运佳;武术科研发展战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1 昌沧;武术进中小学难在哪[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1期
12 陈振勇,杨晶伟,刘忠伟;21世纪我国传统武术发展地位选择与定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13 李震,刘宏江,钱炳祥;当今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4 段丽梅;影响武术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其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5 答邦俊,朱国有;论武术与小康社会[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16 周丽娟;试论武术市场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7 郭玉成,张戈,邱丕相;武术传播基本理论概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8 徐武;对传统武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19 李厚芝,方长生;论武术资源的基本特性与市场开发[J];体育科研;2004年05期
20 康春兰;康武军;毛丽红;;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探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茂林;姜明;孙红梅;;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张厚福;张春燕;钟明宝;;武术的知识产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守靖;;从文化学视角看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郭玉成;;论“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期间的武术传播[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颜秉峰;李成银;陈寿忠;;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成银;张银行;;关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的宣传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林;虞定海;;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传播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林志刚;周士菊;;关于开发2008奥运武术旅游资源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梅秀南;中国传统武术对越南传统武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文友;中国武术的审美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4 刘鹏;西棍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5 吴攀文;武术DNA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6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航;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2 吴应广;对长沙市高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归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梁文钢;论视频播客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李志强;湖南省武术市场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敏;江苏省传统武术竞赛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D];扬州大学;2010年
6 汤俊波;山东传统武术“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设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红艳;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梅;关系营销学视角下的武术市场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宿宁;山东省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会军;甘肃省天水市农村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博文 敬阳;旁观2003传统武术大赛[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蒋亚明;传统赛事促进武术普及[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记者 蒋亚明;大力推进武术社会化[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蒋亚明;抓住试点契机 展示武术魅力[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冯新生;武术旅游,风起云涌壮山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邓祥国;知名武术教练的精彩人生[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7 郭同鹏;李正虎:痴情武术不言悔[N];平凉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郑红深 薛原;东亚运有助武术推广[N];人民日报;2001年
9 劳王;北京武术赛事多[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