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
【摘要】:
时代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向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具备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将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
正如社会的急剧发展带给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一样,高校体育课程带给大学生的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现实体育生活的满足中。随着个体生活环境的变化、身心特点的变化、对待体育的价值需求的变化以及体育运动内容的不断创新与开发,人们需要进行终身体育学习、需要发挥体育学习的潜力、需要具备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面对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高校体育课程应当使大学生在现实体育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中激发起对可能体育生活的主动探寻。
为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在深入探讨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功能、指导理念、价值取向、设计路线以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活动且具有多形式组织结构的育人方案;是以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力、促进体育学习活动进入日常生活为核心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在多种有计划的途径下,通过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熏陶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运动体验而形成的。该课程应当在继续发挥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同时,强调传播与发展体育文化的功能、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生活化的功能以及强化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功能。课程指导理念是:树立文化观;建立生活观;坚持健康观。
2.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体育文化与生活。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提升体育学习力。课程设计的逻辑展开是:传承文化与体验生活。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是: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相统一;体育学习活动的多形式共同作用;现实体育生活与可能体育生活相联系。
3.课程的总目标是: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使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得以丰厚;深刻体验并能够感悟到体育对自身现实生活的促进价值;具有积极的体育学习活动欲望,并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较为顺利地进行自我调控的体育学习;经常表现出独具个性的创新行为,基本形成稳定的体育学习风格;将体育道德加以内化,在各种组织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适应与和谐;善于运用相应策略,促进自己的身体与心理保持在健康状态;对可能体育生活产生需求,把体育学习动力与能力的提升,从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
4.课程的具体目标以体现体育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为主线。课程的具体内容以蕴涵科学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为宗旨。课程的具体结构以突出社会化特征和生活化特征为内涵。课程的具体学习活动方式以关注经验和关注体验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