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学视野中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

田学建  
【摘要】: 本研究是从人学的视野对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进行的思想研究。旨在揭示传统武术所蕴含的人学思想,凸现其本身的价值因素,明确传统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培养一种从人自身的角度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和情感,打破以工具理性认识传统武术的局限,树立从价值理性认识传统武术的观念。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哲学方法、逻辑思辨法、价值判断与分析的方法、体验的方法、现象学方法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解析,认为传统武术具有内向型思维、实践理性型思维、精神超越型思维,它们分别体现为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群体本位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它们都是传统哲学价值思维的表现。 研究假设:本研究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身体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技近乎道”的文化精神,使传统武术超越术的层面进入道的境界,从而使传统武术成为培养人、完善人的方式。 研究可能创新:引用人学视角,在认识的观念形态上,是一个新的阐释角度;从价值思维方式研究传统武术,展示了传统武术的深层文化底蕴;提出了内劲为中和之气的观点;提出了内劲为道家之德的观点。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传统武术具有内向型思维特征。传统武术的内向型思维主要表现在传统武术的修炼内容上:气、心、神、意、志等;传统武术的内向型思维还体现在传统武术的拳说理论上:拳家太极说、拳家五行说、拳家八卦说、拳家自然说等。 二、传统武术的内向型思维在内容上表现为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种人本主义不同于西方那种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它关注的是人的本质和本性。 三、传统武术的内劲是传统哲学所讲的中和之气。传统武术内劲的修炼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的过程。它的修炼原理正是传统人生哲学的修身理论。内劲的修炼使传统武术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体验途径。 四、传统武术的内劲是道家哲学中的德,德是人禀于道而得的构成生命存在内在根据的东西,或指生命的纯朴至真之性。内劲是德表明了以武证道的事实。 五、传统武术具有实践理性型思维特征。武德正是传统武术实践理性型思维的表现。武德贯穿于传统武术的各个方面,使传统武术成为一种富有人性内涵的人体实践活动。 六、传统武术的实践理性思维在内容上表现为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表现为传统武术的仁礼、义利价值模式。 七、传统武术具有精神超越型思维特征。传统武术的精神超越型思维在内容上表现为传统武术理想人格追求。传统武术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的圣人,其境界是天人合一。传统武术所表现出来的神明境界、中和境界、几神境界都是理想人格境界的表现。 八、诚、敬是传统武术达到理想人格的修为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永图;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人学研究论纲[J];开放时代;1997年03期
2 曹湘英;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融合互补与发展[J];武术科学(《博击》)学术版;2004年05期
3 张延庆,蒙华;浅议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J];武术科学(《博击》)学术版;2004年01期
4 郑启龙;传统武术连环击法在散打中的实用[J];中华武术;2005年06期
5 武建伟,李义杰,王志英;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思考[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6期
6 柯超;范学锋;;寻梦的擂台——韩建中教授谈央视《武林大会》[J];武当;2007年06期
7 吴宪民;;韩起答《精武》编者问(二)[J];精武;2008年01期
8 周胜;;寻求适合自己的武术[J];拳击与格斗;2010年08期
9 韩庆祥;“时代与人学”笔谈——我国15年人学研究评论[J];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10 王岗,赵岷,吴永宏;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J];体育文史;2000年03期
11 秦延河,杨祥全;武术发展战略简论[J];体育学刊;2001年02期
12 唐黎标;;沧州武术民俗谈[J];精武;2007年02期
13 曲天敏;;对武术与养生之历史关系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1期
14 张希贵;;简讯[J];武当;2007年06期
15 风云生;高健;;武人不武——说武术界当前本末倒置之思维[J];精武;2007年12期
16 李萍;;激情和热血的旋律[J];中华武术;2008年03期
17 本刊编辑部;;新春寄语——写在春天来临的时候[J];武当;2009年01期
18 王锐生;类和个性: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J];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19 文丁;关于人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7年05期
20 龚建新;传统武术话 说21世纪[J];中华武术;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尚;;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代序言)[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王林;;传统武术传承方式及其异化[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建国;刘同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单锡文;单静怡;;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彭鹏;赵燕;陈小军;;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模式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王伟;;武术的精神[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厚芝;;武术国际化——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现代化转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马勇志;张继东;;对当今沧州地区传统武术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邹广文;;当代人学研究的人文视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10 单锡文;;传统武术全球化发展战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学建;人学视野中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2 丁守伟;中国传统武术转型研究(1911-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杰;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崔秉珍;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8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学良;“世纪之交”叙事文学的“故事新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学建;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志云;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红艳;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滕希望;申遗形势下传统武术的保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骆慧;传统武术的开放式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勇;临汾市传统武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张磊;从养生视角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富斌;知识产权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9 宿宁;山东省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昝金波;齐鲁传统武术分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雄;我市将承办全国农民武术大赛[N];天水日报;2007年
2 王昊飞、叶健;“洋功夫”为何敢“挤兑”中国武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剑路 本报记者  郑立华;传统武术的现代“江湖”[N];中国商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艳辉;留住唐山传统武术[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5 王静 田军;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展现魅力[N];中国体育报;2004年
6 王翠竹;安徽黄山首届传统武术大会暨武术套路国际邀请赛隆重举行[N];黄山日报;2007年
7 王超群 李 悦 陈 元;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隆重开幕[N];河南日报;2004年
8 张全亮;中国传统武术的忧与喜[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记者 陈杰通讯员 润合 王鹏 爱民;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在灵丘开幕[N];大同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红深;世界武林高手 论剑嵩山少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