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

马文国  
【摘要】: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引发文化领域的全球化,在我们还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时候,文化的全球化已经“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海外的文化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进入中国,和滋养我们的本土文化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争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在流失、衰亡。 面对流行的美国大片和受到热捧的韩剧,中国武术也面临域外武技的渗透和挤压,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剑道等纷纷登陆中国。“欧风、美雨、韩流”来袭,中国武术如何接招?如何传承延续中国武术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西方的强势文化对广大的青少年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接连的校园暴力和自杀事件以及青少年价值观的迷茫、人文教养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等等。问题的严峻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国武术中有许多内容可以用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文认为武术教育应该在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列举了武术教育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素材。 近年来,国内武术界的学者从多角度对武术教育和学校武术进行了研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所涉及,指出学校武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少体校”的模式上进行研究。陈雁飞教授从奥林匹克和武术教育的历史文化方面对学校武术进行了探讨,蔡仲林、周之华教授从“淡化套路”的视角对学校武术教育教材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也有一些学者从当前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视角对学校武术进行了研究。但,把武术教育放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探讨武术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还不多见,也未发现有从武术对人格培养以及从传统武术中选取素材对竞技化武术教育进行改革的的研究。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文化的流失,我们必须利用那些能承载民族文化的文化载体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但体现了中国人对技击格斗的智慧,而且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融摄了儒、道、佛、兵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对武术的继承,能比较完整地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文化”,培养国人的“尚武精神”。 中国武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进入学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是我们遭遇文化侵略、文化安全出现隐忧时作出的积极回应。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也是武术教育在当代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是文化全球化交融带来的历史机遇。只有赋予古老的中国武术这样的历史使命,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焕发生机。 中国武术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来进行研究,因此深入研究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功能,使武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发挥其独有的教育功能,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安全、弘扬民族精神,是武术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武术教育与民族精神、文化安全的关系,指出武术教育可以承担弘扬民族精神和维护文化安全的使命。 本文从儒家文化、兵家文化和传统美学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武术的文化内涵。武术更多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其自身的动作结构里,也是武术本身的文化特色。本文列举了古典武艺中的技术动作进行了文化解读,力图展现武术技法中所蕴涵的文化气息。 武术面临文化全球化的语境,只有进入到学校这个层面,让广大青少年喜欢、追寻,才称得上武术的繁荣。然而,由于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错位而导致的“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使学校武术教育适应时代,探索学校武术教育的模式,本文从教材、师资、教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尝试性构建了一个新的学校武术教育模式。 本文提出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利用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文化安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方向:淡化竞技、突出教育、提高兴趣、注重品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谭素平;;学校武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容结构的逻辑性[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2 包磊;王岗;;国学语境下的学校武术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3期
3 谷晓红;;对传统武术价值和功能的再认识[J];茂名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邱丕相;;对当代武术的管窥和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8期
5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孙光征;;学校武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辩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12期
7 吴尚;;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王岗;邱丕相;包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年04期
9 马文国;;春风细雨枫泾行[J];中华武术;2007年05期
10 王龙飞;姚远;;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反思[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年06期
11 郭强;刘雅媚;李宇树;;从文化历史角度探视学校武术教育的积弊及其改革构想[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9期
12 陈雁飞;试论开展融合奥林匹克精神的学校武术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8期
13 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10期
14 王岗;邱丕相;李建威;;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2009年12期
15 魏祯;;关于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年02期
16 蔡宝忠;;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05期
17 唐波;;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3期
18 王燕;于淑华;富驰宇;;对现代学校武术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9 王金红;;建设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年03期
20 罗远东;李海英;朱天喜;;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系统性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琴;;以文化全球化来透视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王林;;传统武术传承方式及其异化[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建国;刘同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单锡文;单静怡;;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彭鹏;赵燕;陈小军;;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模式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王伟;;武术的精神[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厚芝;;武术国际化——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现代化转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马勇志;张继东;;对当今沧州地区传统武术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刘颖;;文化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单锡文;;传统武术全球化发展战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2 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魏海香;论作为现象、进程与趋势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李凤英;文化全球化:一体与多样的博弈[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守伟;中国传统武术转型研究(1911-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田学建;人学视野中传统武术价值思维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8 张晓辉;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乔文娟;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贤凡;新中国60年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D];苏州大学;2011年
2 岳磊;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晓璐;当代中国传统武术教育价值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肖红伟;民国时期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武术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刘立华;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李燕;苏北地区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唐志云;制约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红艳;论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越;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文化全球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林枝波;武术教育集团发展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雄;我市将承办全国农民武术大赛[N];天水日报;2007年
2 王昊飞、叶健;“洋功夫”为何敢“挤兑”中国武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剑路 本报记者  郑立华;传统武术的现代“江湖”[N];中国商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艳辉;留住唐山传统武术[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5 王静 田军;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展现魅力[N];中国体育报;2004年
6 王翠竹;安徽黄山首届传统武术大会暨武术套路国际邀请赛隆重举行[N];黄山日报;2007年
7 王超群 李 悦 陈 元;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隆重开幕[N];河南日报;2004年
8 张全亮;中国传统武术的忧与喜[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记者 陈杰通讯员 润合 王鹏 爱民;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在灵丘开幕[N];大同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红深;世界武林高手 论剑嵩山少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