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声乐教育教学研究(1927-1937)
【摘要】: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一直引领和推动着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声乐专业自1927年建校时同步创建,经过95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硕果累累、荣誉满载,整体水平在国内外音乐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长期保持学科优势的美声专业更是享誉海内外。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它的前身——“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音专”)在建校最初十年间打下的坚实基础。这十年是我国声乐教育开天辟地的十年,也是声乐这门学科在中国从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成的十年。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声乐组在艰难动荡的环境中起步,却一直发挥着无比重要的教育功能,无论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科学的课程设置、还是声乐教育教学模式、声乐人才培养的理念,都对当今我国声乐教育教学影响深远,在中国近代声乐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以1927-1937年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声乐专业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和当时声乐专业的教育教学,透视中国近现代声乐学科从确立到走向繁荣的过程及特点。力求通过大量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声乐学科在我国创立初期的发展轨迹进行完整的梳理,并在对历史资料的思考和归纳的过程中,探索声乐专业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正文共四章可分为三部分。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第一章“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成立前声乐艺术的萌芽”主要通过对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成立之前社会音乐环境的解读,阐述声乐表演艺术的社会教育地位和早期传播路径,论述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成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论文的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第二章“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声乐组的创建以及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和第三章“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以中国艺术歌曲为特色的声乐教学曲目”。该部分通过阐述国立音专以及其声乐组的创建,针对声乐组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声乐主课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成果进行研究,论证了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时期声乐组已经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对日后中国声乐学科发展的影响。并通过介绍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选取声乐组教师应尚能、学生斯义桂以及当今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位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黄英的演唱进行解析,分析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中国艺术歌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推动作用及意义。本论文的第三部分为第四章:第四章“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声乐教育对当代声乐教育的影响”主要通过阐述我国近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和美声教育教学的本土化转变,论证了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时期声乐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当代中国声乐教育深远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