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陶立新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以威尔第晚期的两部歌剧《奥泰罗》和《法斯塔夫》中的两个主要男中音声部角色亚戈、法斯塔夫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以分析晚期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的唱腔和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威尔第使音乐结构和戏剧结构取得高度统一的具体手法,进而考察威尔第在创作晚期对继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把握。 论文首先回顾威尔第以前的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概况,初步总结了威尔第重视使用男中音声部的原因:歌剧创作的主题与立意的需要以及威尔第本人的偏好。论文以一定的篇幅分析和归纳了威尔第早、中期的男中音声部创作的成就与特点,概括和梳理了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由早期阶段的模仿、探索适当融入威尔第的个性创意,到中期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并适当借鉴前人的经验,使其创作质量不断提高,最终真正确立威尔第本人的艺术地位,并形成独具威尔第特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的历史进程。 论文重点讨论了在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进入晚期以后,在受到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本国创作潮流影响的情况下,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手法上若干重大的革新以及对传统的借鉴和吸收。 一、坚持意大利歌剧重视人声的传统,但男中音角色在戏剧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男中音角色成为统领戏剧发展的核心。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性格心理更为复杂多面。戏剧的焦点不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展示,而着眼于对亚戈、法斯塔夫角色的塑造和人性、心理的展现。戏剧动作的发展和人物个性的展示基本以男中音角色核心。 二、坚持意大利歌剧的传统程式,独唱、重唱、合唱等基本手法得以延留,但声乐旋律逐步淡化原先的歌唱性强、结构工整、对称的特点,转一长短不一的咏叙性的自由句式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得男中音的旋律更接近剧词本身的语义、语音和语势。在男中音的旋律中,歌唱和叙述自由转换的咏叙调占据主要地位,辅以少量的纯宣叙调和咏叹调,利于灵活有效地表现男中音角色的心理活动展开戏剧动作。 三、人声与乐队关系处理上的继承与创新。乐队的表现力和作用的加强与人声的戏剧表现作用相辅相成。乐队摆脱了早期仅仅服务于人声的陪衬的状况,而具有了独立的表现功能和戏剧作用。同时,人声的地位没有被削弱。连贯流畅的乐队作为基本的依托和骨架承载着形态细碎化、微型化、自由化的男中音旋律,使得人声与乐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歌剧的音乐结构与戏剧的发展的结构更加吻合、同步。主导动机、半音化的和声得到了运用,但停留于渲染色彩丰富效果而不具有结构的意义。 四、男中音声部角色参与的音乐戏剧模式上的继承与创新。音乐戏剧结构的拓展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模式。横向方面,从中期开始,威尔第就开始不断探索、采用各种拓展结构规模的方案,把小的分曲单位连缀成较大规模的结构,采用侵入终止、临时转调,通过主导音型或动机的贯穿,将零散的材料拼贴成统一的结构等手段加强不同音乐戏剧线索之间的衔接,从而加强音乐的连续性。侵入终止、临时转调是晚期拓展横向结构规模的主要方法。在纵向结构上,由于乐队水平和表现力的提高,人声结构自在性的弱化,承载音乐结构的主体由人声转移到乐队,乐队的连续进行和延展打破了以声乐分曲为单位结构的音乐结构模式。人声和乐队的关系由早期的乐队服务于人声的单维线性结构发展到中期的人声以乐队互为平的二维平行结构(以parlante最为常见。意为“说唱”,详见正文注释13)。进入晚期以后,威尔第丰富和发展了concertato(意为“交唱”,详见正文注释14)的结构程式,使得乐队与人声借助古老的concertato结构样式进行复杂的交织、叠置,最后发展成为多维、复合的音乐结构。因此,在威尔第晚期的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中呈现出三种音乐戏剧模式并存的局面。亚戈、法斯塔夫、福德等的角色塑造基本采用二维平行结构和多维复合结构为主,少量辅以传统的单维线性结构为主的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三种结构模式的并存,不仅体现了威尔第晚期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中在音乐戏剧结构模式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使得男中音和其他声部旋律获得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结构自由,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织体和结构样式,极大地拓展了音乐的戏剧容量,提高了戏剧表现的效率。 五、主题再现等传统表现手法在晚期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戏剧意义。既有传统主题的前后呼应,也有短小的节奏主导动机的贯穿。调性、配器等传统的手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指代意义。音乐的表现手法由早、中期的粗略表现发展成为晚期的微型化、精确化、多元化(如乐队中颤音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戏剧意义。 论文最后了得出了结论: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在始终坚持意大利歌剧的传统程式和人声为主体的传统的同时,他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戏剧本身的需要,加强乐队的表现力,改良男中音的声乐语汇,拓展横向的结构规模,建立了人声与乐队纵向的多维、复合的组合样式。音乐戏剧表现的手段由人声扩展到人声及调性、节奏、配器等多个层面,实现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高度统一。 总之,威尔第晚期的男中音声部角色是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创意,博伊托的天才剧本和威尔第伟大的戏剧感觉和音乐才华的最优组合。威尔第把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与他的歌剧整体的艺术质量一同推向了巅峰。威尔第不仅以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创作提升了歌剧创作的成就,也提升了男中音角色的地位。威尔第晚期的男中音角色无论是声音技术、音乐表现还是舞台表现都是最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经典角色。亚戈是最伟大的戏剧男中音角色,而法斯塔夫则是最伟大的喜剧男中音角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伦毅杰;珠联璧合 独具匠心——评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在澳门第十二届音乐节首演[J];音乐爱好者;1999年02期
2 苏航;;从歌剧《假面舞会》阿梅莉娅的咏叹调浅谈威尔第的创作[J];音乐生活;2010年07期
3 韩峰;;浅析威尔第的歌剧创作[J];剧作家;2007年03期
4 金镇国;金顺爱;;威尔第的歌剧对美声唱法的美学要求[J];飞天;2009年22期
5 于凤高;;威尔第的《失足者》[J];音乐爱好者;2007年06期
6 陶立新;;论威尔第重视使用男中音的原因[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莉;;情欲和政治的悲剧——威尔第《唐卡洛斯》[J];歌剧;2009年03期
8 余凤高;;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J];音乐爱好者;2010年05期
9 PETER G.DAVIS;黄笑耶;;穆蒂与歌剧《阿蒂拉》:双双在大都会完成首演[J];歌剧;2010年07期
10 廖宁杰;;为什么说“辉煌男高音”是由威尔第歌剧派生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2期
11 陶立新;;论威尔第戏剧男中音角色亚戈的艺术特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2 管谨义;;威尔第的生平道路及其创作(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13 陈芸;论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创作的价值趋向之差异[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4 周进华;;声乐构成的戏剧建筑——析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J];艺术教育;2007年02期
15 张悦;;威尔第歌剧中的男性角色定位[J];音乐生活;2009年07期
16 唐纳德·卡尔罗斯·皮蒂;刘世忠;;旋律大师威尔第[J];世界文化;1982年02期
17 郑路;;永恒的凯旋旋律 从《阿伊达》中的三首咏叹调看威尔第的歌剧创作[J];艺术广角;2002年03期
18 赵骞;;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尔菲斯传奇》[J];音乐生活;2006年01期
19 金梅;;浅谈威尔第歌剧及演唱风格[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20 汪金丁;;我仿佛在梦中[J];中华散文;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江;;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价值及律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对威尔第的歌剧《命运的力量》中莱奥洛娜的咏叹调《安宁,安宁》的演唱与教学的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2 刘军;论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阿尔弗雷多的人物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刘雅琴;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角色的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沈光耀;析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以菲利普二世为中心的戏剧性体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杜欣欣;多重视角下威尔第歌剧中咏叹调的比较[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6 李璐妲;论威尔第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音乐与人物形象塑造[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7 李永光;威尔第歌剧《弄臣》男中音咏叹调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辉;威尔第歌剧《命运的力量》中莱奥诺拉的角色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肖明艳;论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薇奥莱塔的艺术形象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薛晶;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女高音精彩唱段的演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娴;袁晨野 唱威尔第歌剧是“男中之难”[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早报记者 周云;飞翔吧歌剧,乘着金色的翅膀[N];东方早报;2011年
3 刘诗嵘;热心公益的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1年
4 刘洋洋 译;聆听C·蒙特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2年
5 许渌洋;《弄臣》:不只有努奇[N];音乐周报;2010年
6 杨燕迪;半个世纪的长气息“渐强”[N];文汇报;2001年
7 ;《阿依达》让威尔第走进工体[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陈立;唱响威尔第大型歌剧《纳布科》[N];北京日报;2001年
9 吴云;文化亲民 “高贵”不贵[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陈立;歌剧《阿伊达》的创作与经历[N];音乐周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