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无机盐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毒性研究

孙莉  
【摘要】:无机化合物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对无机化合物毒性的评估是无机化合物污染研究的重要方面,对无机化合物在环境中沉淀降解等迁移转化之后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于重金属的毒性研究较多,但对于常见的一些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则研究的相对较少。 本论文以七十余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为目标污染物,以种子萌发毒性测定法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无机化合物对华兴早熟五号小白菜种子发芽半数抑制浓度。比较不同周期元素化合物的毒性大小,探讨周期元素毒性的变化规律;以氯、硫元素为代表,研究元素在不同价态时毒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pH值,测定氯化铜、硝酸铅和氯化锂等毒性较大的化合物在不同的pH值下的毒性大小,对各化合物毒性随pH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论文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 (1)通过种子萌发毒性测定法,得到七十余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发芽率半数抑制浓度(GC50)。在此基础上,选取ⅠA、ⅡA和ⅡB元素的氯化物进行毒性大小的比较分析,ⅠA、ⅡA元素毒性变化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趋势,且与ⅠA元素相比,ⅡA元素毒性大小更为相近;而ⅡB元素毒性的变化规律则相反,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且毒性比ⅠA、ⅡA元素的毒性大。 (2)对于存在多种价态的氯元素和硫元素,选取阳离子相同的一系列化合物,对其不同价态下的元素毒性进行分析:氯元素的毒性随着价态的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间的+2价元素毒性明显要大于其他价态下的元素毒性;硫元素多种价态下毒性变化规律则与氯元素的规律相反,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中间价态元素的毒性要小于其他价态元素的毒性。 (3)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同一化合物的毒性也会存在明显差异,选择三种毒性较大的化合物:氯化锂、硝酸铅和氯化铜,研究它们在不同的pH值下的毒性大小。对于硝酸铅和氯化铜,在酸性条件下(pH5)时,化合物的毒性均呈现出大于中性条件下的现象。而在碱性条件下,铅离子和铜离子会与水中OH-离子生成沉淀,使得溶液中两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减小,此时,对种子萌发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剩余的重金属离子和H+或OH-、NO3-或C1-离子毒性的叠加。在不同的pH下,氯化锂的毒性的变化范围较大,毒性随着pH值的变化呈现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的趋势,当氯化锂溶液为中性时其毒性最小,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其毒性均会增大,且在酸性条件下毒性明显增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淑玲;冯丽;栾丽珠;方秀梅;黄立业;;浅议秋菜种子的南繁[J];种子世界;1997年02期
2 刘振廷;;白菜芥菜当年采种[J];农业科技通讯;1982年10期
3 何铁柱;高小宽;郭继平;;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年01期
4 景士西;;白菜种子春化处理对抽苔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57年02期
5 徐丽珊;郑晓;查颖涵;;硝酸铈浸种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科技;2006年05期
6 徐丽珊;朱伟凤;龚茹利;张瑜;;硝酸铈对酸雨胁迫下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7年02期
7 吴顺;罗光宇;杨琴姣;;重金属铅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2008年09期
8 李键;陈灿;洪滔;林晗;范海兰;宋萍;洪伟;吴承祯;;人工栽培雷公藤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任艳萍;江莎;古松;郑书馨;赵娜;;外来植物黄顶菊根、茎、叶的化感作用初探[J];植物保护;2009年03期
10 曾建军;杨丽英;孙敏;;剑叶金鸡菊化感作用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1 陈占辉;栗辉;;金银忍冬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6期
12 陈建军;丁孺牛;谭佐军;卢军;易伟松;;He-Ne激光对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3 李明;;高锰酸钾处理白菜种子效果研究[J];种子科技;1990年01期
14 林依倔;韩春梅;;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5 卢心固;超声波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79年00期
16 高凤树;何建永;吕青燕;孙花乔;赵海龙;;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维权难的原因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5年03期
17 李键;洪伟;吴承祯;陈灿;宋萍;范海兰;;光照时间对雷公藤化感效应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年02期
18 赵雨云;周剑红;骆鹰;郭晓贤;李常健;;外源水杨酸对白菜种子铬毒害的缓解效应[J];中国种业;2008年08期
19 占达东;王刚;周娜娜;;污泥对白菜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0 李春龙;;大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召芹;胡建平;;白菜种子磁粉丸粒化包衣初步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曲波;王承旭;陈旭辉;翟强;;刺萼龙葵种子提取物对白菜种子及幼苗化感作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3 何志;唐宇丹;姚涓;石雷;;濒危植物蝟实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4 尹可锁;郭志祥;何成兴;罗雁婕;浦恩堂;吴文伟;;锐劲特50g/L悬浮种衣剂防治黄条跳甲的试验研究[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明;周晓燕;卢展宏;李玲梅;;广金钱草营养体的化感作用[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颜丙花;唐美珍;罗琳;杨海君;李香芝;;酸雨、Cd~(2+)和敌杀死复合污染对小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7 王承旭;曲波;陈旭辉;祝明炜;翟强;;刺萼龙葵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俊红;植物性含湿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优化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1998年
2 尚旭岚;青钱柳种子休眠机理及其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刘艳;几种北方落叶栎种子发育的形态生理及萌发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王晓娟;沙葱胚胎学及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立学;落叶松对胡桃楸化感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秀梅;对二氯苯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性效应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王娟;种子热泵变温干燥过程的实验及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思远;种子热泵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以及生命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宇;膜荚黄芪种子萌发生态特性及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5 朱鹏;邓恩桉生根抑制物及无性繁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刘艳;梭梭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及萌发生理生化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唐娟;地衣芽孢杆菌C和L-3菌株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陶月红;脂溶性化感物质生物检测方法学研究及黄檗果皮化感物质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杨文艳;速生材高得率制浆废液的资源化利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乃亮;高寒草场毒杂草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植物源除草剂的筛选[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黄瓜白菜种子的有效使用期[N];农民日报;2004年
2 熊波尚正灿 本报记者 傅小冰;菜农的损失该由谁负责[N];中国质量报;2007年
3 常艳;今春俄罗斯蔬菜种子供不应求[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永平;“大路菜”种成了精品菜[N];人民日报;2006年
5 沧州市南陈屯乡小狄庄村 王春树;“秋玉78”就是好[N];河北农民报;2006年
6 沧州市南陈屯乡小狄庄村 王春树;“秋玉78” 就是好[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向畅;张凤兰:让百姓四季都能吃上可口的白菜[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黄蕾;国人财商报告:财商指数不高 财富性格亟待培养[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韩维民;昔日河滩如今变良田[N];延边日报;2006年
10 袁盛兰;小金农民巧打增收牌[N];阿坝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