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弹尾纲棘跳科系统分类学研究
【摘要】:本论文对中国地区的弹尾纲原跳目(Collembola:Poduromorpha)棘跳科(Onychiuridae)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
本论文对棘跳科的国内外的研究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总结了中国地区棘跳科的已知种类的地位变更和地理分布等,并与周边国家的相关研究现状做了比较分析。讨论和补充了现有的形态学分类特征,对体型和臀刺、伪孔、头部毛序、腹部第四至六节毛序、感觉毛等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胫跗节毛序的整理分析,讨论了它在各个类群的不同的分类地位。本论文讨论了棘跳科5个族的系统分类,共描述10属44种,其中包括中国地区5个新纪录属、7个新纪录种、26个新种和8个已知种。
本论文重点对Thalassaphorurini族三个属(Thalassaphorura、Allonychiurus、Thibaudichiurus)进行了整理并编制该族的检索表。Thalassaphorura在中国地区是一个优势属并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如广西地区的仅四个实验点存在12个不同种,在同一个实验点最多存在6个不同种。通过检查和整理该属的大部分已知种的模式标本和中国地区的新种,更新了该属的鉴定特征,并编制了该属的世界种的检索表。针对该属的模式种存在的同物异名现象及使用上的争议,通过采集地模标本,整理了该种的研究历史,确立了该种的地位并做了重描述。论文报道了该属的3个新纪录种,5个已知种和16个新种。Allonychiurus是1995年由Yoshii作为Onychiurus (?)(?)亚属而建立,并在1996年由Weiner提升到属的地位。迄今有23个已知种指定到该属,但由于特征不足等原因,很多种的地位存在质疑。针对此问题,对该属进行了整理和讨论,拟定了该属的鉴定特征,编制了该属的世界种的检索表,并对5个种进行了重新厘定。Thibaudichiurus是1996年Weiner建立的,但在2007年被Babenko归并在Allonychiurus内。通过对模式种的重新检查,在弹器残余和雄性生殖板的特化毛等特征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该属的地位,并对该属与族内其他各属的区分特征进行了讨论。
本论文对Hymenaphorurini、Oligaphorurini、Protaphorurini、Onychiurini四个族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四个中国地区的新记录属Heteraphorura、Oligaphorura、Dimorphaphorura、Bionychiurus和三个已知属Protaphorura、Orthonychiurus、Onychiurus的标本的检查,共报道了3个新记录种和8个新种。
本论文对5个属的29个种在编码52个形态学特征的基础上,选取Kalaphorura ludzaki作为外群,运用TNT软件进行了支序分析,并初步确立了安徽一个新种的分类地位及Thalassaphorurini和Onychiurini两个族的非单系性。但由于有用特征的选取上存在数量不足等问题,对于两个族的分类地位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