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齿含氮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胡劲松  
【摘要】:本论文包括四部分内容:一、设计合成了一个半刚性V型的双齿咪唑配体4,4'-bis(imidazol-1-yl) diphenyl ether(BIDPE),通过溶剂热和水热法合成了12个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配位聚合物。二、利用一个柔性的配体季戊四吡啶tetrakis(4-pyridyloxymethylene)methane(TPOM),通过溶剂热和水热法合成了9个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配位聚合物。三、利用三苯胺酸4,4',4"-nitrilotrisbenzoic acid(H3NTB)和二苯胺酸4,4'-nitrilodibenzoic acid(H2NDB),水热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含高连接Zn/O簇的配位聚合物。四、设计合成了一个四齿的大尺寸咪唑配体N,N',N",N'''-tetrakis(4-imidazol-1-ylphenyl)-4,4'-biphenylenediamine(TIPBPDA),通过与W/S/Cu原子簇单体分步自组装得到了一个新颖的含有纳米尺寸孔道和具有催化活性的原子簇聚合物。 1.V型半刚性咪唑4,4'-bis(imidazol-1-yl) diphenyl ether-(BIDPE)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我们用4,4'-bis(imidazol-1-yl) diphenyl ether(BIDPE),通过辅助羧酸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H2bdc),5-hydroxyisophthalic acid(5-OH-H2bdc), benzene-1,3,5-tricarboxylic acid(H3btc)和过渡金属盐通过溶剂热或水热反应合成了12个配位聚合物{[Co(BIDPE)(bdc)]2·(H2O)2(DMF)}n (1), {[Cd(BIDPE)(bdc)]4·(H2O)4(DMF)2}n (2),{[Zn(BIDPE)(bdc)]2·(H2O)2(DMF)}n (3), {[Cd3(BIDPE)2(bdc)3]}n (4), {[Ni(BIDPE)(bdc)(H2O)2]}n (5), {[Mn(BIDPE)(bdc)(H2O)]}n (6), {[Cd(BIDPE)(5-OH-bdc)]·(H2O)}n (7), {[Co(BIDPE)(5-OH-bdc)]·(H2O)}n (8), {[Zn3(BIDPE)3(5-OH-bdc)3]·(H2O)4}n (9), {[Ni(BIDPE)2(5-OH-bdc)(H2O)]·(H2O)3}n (10),{[Mn2(BIDPE)2(5-OH-bdc)2]}n (11), {[Ni(BIDPE)2(Hbtc)(H2O)]}n (12)。配合物1,2,3是同构的,均属于I41/acd空间群,每个金属原子连接两个咪唑和两个羧酸配体形成二重穿插的3D结构,这些化合物具有自穿插的{86}型的拓扑。配合物4和2含有相同的反应原料但具有不同的结构,配合物4晶胞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独立的金属,形成三核的Cd簇,这些簇连接着咪唑和羧酸配体形成新颖的3D结构。配合物5是含有一维孔道的2D的结构,两个相同的2D结构互锁形成2D→2D的框架。配合物6也是互锁的2D→2D结构,只不过6中是由两种相似的2D结构组成,而且这两个2D结构相互互锁。配合物7和8也是同构的,2D平面结构,其中,两个含氮配体连接着两个金属得到含32个原子的[(Cd/Co)2(BIDPE)2]环,这些2D的结构按照-A-B-A-B-的模式排列。配合物9是含有一维孔道的2D的结构,通过分析,发现6个这样相同的2D结构相互平行套锁仍然形成2D→2D的结构,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颖现象。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个化合物具有铁电现象。在配合物10中,只有一个羧酸根配位到金属上,形成1D的链,这些一维的链通过氢键作用最终形成3D的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11中含有双核的Mn,咪唑和羧酸配体连接在双核Mn得到2D的结构,这种双核Mn结构具有弱的反铁磁效应。在配合物12中,仍然只有一个羧酸根配位到金属Ni上,形成波浪形的2D平面,两个2D平面相互互锁,未配位的羧酸和配位水存在着氢键作用,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最终形成3D的超分子结构。配体和配合物2,3,4,7,9都存在荧光现象。和配体相比,2,3,4,7,9都发生了少许的红移。配合物7和9的荧光寿命也被研究,结果显示这类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荧光寿命普遍较短。此外,配合物1-12的固体紫外被研究,1,5,8,10和12的吸收峰显示了含相应配合物中金属间d-d跃迁的特征峰,其他的由于轨道是d10全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没有跃迁的特征峰。 2.含柔性季戊四吡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我们利用柔性季戊四吡啶配体tetrakis(4-pyridyloxymethylene)methane (TPOM),通过水热或溶剂热法和刚性的羧酸H2bdc和5-OH-H2bdc,或者半刚性的羧酸4,4'-(hexafluoroisopropylidene)bis(benzoic acid)(H2hfipbb)辅助配体合成了9个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配位聚合物13-21:{[Cd2(TPOM)(bdc)2]·(H2O)5(DMF)}n (13), {[Zn2(TPOM)(bdc)2]·(H2O)4}n (14), {[Zn2(TPOM)(bdc)2]·(H2O)}n (15), {[Co2(TPOM)(5-OH-bdc)2(H2O)2]·(H2O)5}n (16),{[Cd2(TPOM)(5-OH-bdc)2]·(H2o)2}n (17),{[Cd2(TPOM)(hfipbb)2]·x/y/zslovent}n (18-20),{[Co2(TPOM)(hfibb)2]·xslovent}n (21)。配合物13含有双核的(CdCOO)2SBU,每个季戊四吡啶的两对吡啶环平行的连接在一对双核的SBU上,因而季戊四吡啶就可以看做线性的连接点,整个结构可以表示为三维网状pcu框架。此外,通过溶剂交换来研究配合物13晶体到晶体转换现象。配合物14和15含有相同的金属和配体,是一对超分子异构体。配合物14属于C2/c空间群,每个Zn原子连接两个羧酸和吡啶环形成(62.84)拓扑的三维化合物。而配合物15的空间群是P21/c,是三重穿插的{4.5.62.72}{4.52.6.7.8}{52.62.72}拓扑类型的三维结构。配合物16最小不对称单元含有两种Co离子,是一个二重穿插的bbf拓扑类型的三维结构。配合物17属于一种手性空间群P21212,通过研究发现配合物17是有两种旋光性相反的晶体组成,其中一种过量于另一种,配合物17中含有手性孔道,是一种二重穿插的qtz拓扑。配合物18,19,20是一锅法合成,具有相同骨架组成的超分子异构体。配合物18是一个三维的含有自穿插的结构,其中,hfipbb2-和Cd形成内消旋的螺旋链。配合物19是一个2D→2D互锁的结构,而配合物20是一个双层的二维结构,二维结构之间平行互锁形成2D→3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21的结构和18相似。配合物13,14,15,17,18和20表现较强的荧光,和配体相似,发生了少许的红移。配合物19的荧光太弱观察不到。此外,配合物16的固体紫外被观察,吸收带520-590 nm显示了相应配合物中金属间d-d跃迁的特征吸收峰。 3.含Zn/O簇或W/S/Cu簇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结构和性质 3.1含三苯胺酸和二苯胺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我们利用三苯胺酸4,4',4"-nitrilotrisbenzoic acid(H3NTB)和二苯胺酸4,4'-nitrilodibenzoic acid(H2NDB),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具有新颖结构和拓扑的配位聚合物{[Zn17O5(NTB)6(NDB)3]·48H2O} (22)。22属于手性空间群R32,是两种羧酸混配的结果,结构中存在着两种Zn/O簇,一种是常见的Zn4O(COO)6,另外一种是从未报道过的十二连接的Zn9O3(COO)12簇。其中NDB2-只连接着Zn4O(COO)6簇形成二维的波浪形层状结构,层状结构中含有左手螺旋链。而NTB3-则既连接Zn4O(COO)6,又连接Zn9O3(COO)12,形成了复杂的高连接三维框架结构。 3.2含四齿咪唑配体的W/S/Cu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大尺寸四齿咪唑类配体N,N',N",N'''-tetrakis(4-imidazol-1-ylphenyl)-4,4'-biphenylene-diamine (TIPBPDA),通过和簇单体分步组装得到了一个W/S/Cu原子簇聚合物{[WS4Cu6(TIPBPDA)8Br4]n·xsolvents} (24)。24含有两种纳米尺寸的孔道,尺寸大约是17×19 A和11×24 A。其中一种孔道是双螺旋孔道,它是由两种方向相反的单螺旋孔道组成。整个结构属于(4,8)-连接的sqc拓扑类型。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孔道和Cu(Ⅰ),所以我们研究了此种配合物催化末端炔和芳基叠氮环加成反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淑艳;;Pd(Ⅱ)苊醌缩氨基硫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2 田晓雪;郑长征;唐小冬;;酰腙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年08期
3 王亮;刘娟;郑长征;王玉婕;;新型芳酰腙类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J];应用化工;2011年05期
4 孙璐;许蓉芳;陈昌云;陈全战;施梅;;稀土与诺氟沙星衍生物的配位反应及其抗菌活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
5 李秀梅;牛艳玲;王志涛;;以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及联吡啶为配体的锌、钴两个链状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6 丁冶春;夏侯国论;范小娜;王恩军;刘霞;;稀土槲皮素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7 张小鸽;刘峥;王松梅;王渊;;3,5二-氯水杨醛氨基硫脲酰腙-邻菲口罗啉Zn(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8 麻妙锋;冯吉利;王俊儒;;β-乙酰氨基环戊烯腈的不对称催化氢化[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8期
9 王忠卫;钟旭世;王鹏;赵静静;李莹;;以二羧基苯氧乙酸为配体的一维钆(Ⅲ)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姜娈;;类金刚烷型配合物[Cd(C_6H_5O_2N)_2(H_2O)]_n的水热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研究[J];应用化工;2011年07期
11 杨滋渊;王亮;刘娟;郑长征;;二苯乙二酮苯甲酰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2 夏金虹;刘峥;王松梅;;[Co(C_5O_2H_8)_2]·H_3COH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13 刘宏文;卢文贯;;由MCl_2(M=Zn,Cd)与咪唑-4,5-二羧酸和1,4-双(咪唑-1-基)丁烷构筑的两个二重穿插二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4 古元梓;张引莉;范广;;3-氨基吡嗪-2-羧酸锰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J];应用化工;2011年07期
15 黄超锋;陈燕;熊伟;胡欣怡;赵芳;;大黄酸与锌配位反应的影响因素[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16 乔艳红;许新合;;2,9-二(6-′(2″-羟基苯基)-2,′5′-二氮杂己基)-1,10-菲啰啉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11年08期
17 吴泽钦;韩相恩;苏鑫;张腊腊;;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8期
18 盛建国;张灿灿;;纳米Fe_3O_4修饰槲皮素-锗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功能材料;2011年S3期
19 李佳;郝志峰;陈林渺;刘文锋;马肖依;;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0 张来新;杨琼;赵卫星;;我国杯芳烃化学的研究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配位化学与生物无机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邹方;丁冬冬;刘成勇;李明;章慧;;含自由基配体的惟手性金属中心Ru(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刘亚美;张文华;段鹏程;杨光;;三吡唑与铜(Ⅰ)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任鹏;刘涛;秦金贵;;平面四方锥形锌配合物——L·Zn(acac)_2的结构与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关系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晶体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刘迎春;马淑兰;郭倩玲;许妙琼;张静;朱文祥;;配合物Mn(DTPA-BPABA)·4H_2O结构与性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许志红;曾正志;;新颖四核Co(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DNA作用及抗菌活性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立娟;徐东华;周云山;郭燕;Waqar Ahmad;;基于1,3-二(4-吡啶基)丙烷的二维双螺旋网络:通过改变阴离子配体实现从单层到双层互穿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朱小燕;宋会花;;基于氨基酸衍生物和柔性联吡啶类配体的锌(Ⅱ)/镉(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迎春;马淑兰;郭倩玲;许妙琼;张静;朱文祥;;配合物Zn(DTPA-BPABA)·4H_2O合成及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劲松;多齿含氮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南京大学;2011年
2 周忠诚;光致发光稀土(铕、铽)配合物的合成、荧光性能及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毕彩丰;铀、钍、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4 张明;若干联吡啶类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电子结构与光电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涛;过渡金属配合物激发态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d~6、d~8和d~(10)配合物[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国强;铁、钴、镍的钳式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碳碳偶联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7 高波;基于苊醌、菲醌亚胺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范玉华;新型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吴玉辉;锇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燕;稀土有机化合物和Lewis酸促进的N-H键选择性活化[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龙苗;以1,10-菲啰啉取代衍生物为配体的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管阳凡;基于氮杂环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广州大学;2010年
3 陆晓斌;基于三吡啶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蔡先锋;“2-(1H-咪唑-2-)甲基”环戊二烯基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路瑶;新型氮杂配体及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研究及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钊;咪唑侧链亚胺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研究与表征[D];西北大学;2011年
7 尚可霞;三氮唑、吡嗪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亭亭;含有氮杂芳环配体的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瑞龙;功能性双乙烯基吡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王芊;7-甲氧基色酮-3-醛腙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文龙 本报记者 叶辉;基因抗癌药生产基地落户杭州[N];光明日报;2006年
2 徐铮奎;寡核苷配体研发突飞猛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晓艳;维生素E抑制CD95配体表达[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吴文广、张晟琨、特约记者曾政雄;创新编配体制 提升训练层次[N];中国国防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江东洲 通讯员 赵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走科技强校道路[N];科技日报;2005年
6 张亚红 朱照静;摸索新途径 提高靶向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白伊宏 张建强 黄勇;企业分配“新要素”[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中药研究专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记者 宦建新;抗癌基因药物产业化基地落户杭州[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欧阳健明 周娜;从中药配位化学角度看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作用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