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

曹伟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被拉大。日益严重的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己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因而,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在对城乡地域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突变理论对城乡统筹界面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城市精明增长理论,提出土地精明利用调控城乡统筹界面要素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基于上述思想,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城乡现实和调查农户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地域类型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运作模式的构建与不同工具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实现模式的设计,围绕“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政策因素”两条主线,利用“农地整治、村镇改造、要素配置”三个工具,提出了基于“现实+意愿+政策”的土地精明利用运作体系,通过“分区引导-意愿驱动-模式选择-差别化工具”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调控城乡统筹界面要素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影响城乡统筹界面的主要因素有:城乡现实、农户意愿、政府政策,其中城乡现实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平台,农户意愿是城乡统筹发展自下而上的内在动力,政府政策是城乡统筹发展自上而下的外部引力。借鉴城市精明增长理论,以土地为桥梁与纽带,利用“农地整治、村镇改造、要素配置”三个土地精明工具,通过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利用方式的调整与优化,可消除城乡界面之间要素流动的障碍,促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达到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最终实现包括“生活殷实、生产繁荣、福利共享、生态优美”在内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2)实证分析了研究区城乡社会经济现实与土地利用现实。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突变分析表明:当前研究区城乡发展还处在量变积累的过程,还没有达到突变的阶段,城乡之间处于统筹阶段。从各项社会经济指标来看,研究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之间处于良性互动阶段,具备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与条件。从土地数量控制、土地形态紧凑、土地利用效益三个方面,测度研究区土地精明利用水平,1999年、2002年、2008年的土地利用精明度分别为38.05、49.51、62.44,研究区土地精明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据资源环境一开发强度一发展潜力组合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优化整合区、重点拓展区、都市农业区、生态旅游区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通过引导区域内现有城镇体系及产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从而为城乡地域系统内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各种要素流动提供有效载体。 (3)调查分析了研究区农户城乡统筹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农户意愿对城乡统筹实现的影响。从研究区农户意愿调查与分析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户现状满意度较低,城乡统筹意愿较强烈,但同时恋土情节又影响着农户城乡统筹意愿。通过二分类逻辑回归Logit模型分析农户城乡统筹意愿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农地整治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农户文化程度、农户种田态度、农户人均年收入;影响村镇改造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农户文化程度、农户家庭生活设施满意度、农户人均年收入;影响要素配置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农户种田意愿、农户城乡生活喜好、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不同功能区农户意愿对城乡统筹实现目标的影响规律,其中搬迁满意度、社会保险满意度是影响优化整合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地规模化意愿、养老担心程度、搬迁满意度是影响重点拓展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养老担心程度、土地规模化意愿、搬迁满意度是影响都市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 (4)提出了基于“现实+意愿+政策”的土地精明利用运作体系,构建了不同地域类型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的运作模式,设计了不同工具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的实现模式。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的指导下,不同区域可结合典型农村地域特色,重点以“农地整治、村镇改造、要素配置”三个土地精明利用工具为手段,分别选择工业企业带动型、村改居城市发展型、飞地经济跨越型、乡村旅游激发型、特色农业开发型、跨村整合捆绑型等6种土地精明利用的地域类型与运作模式。同时,针对土地精明利用工具的不同实现方式,应采取差别化的模式,具体而言,①“拆村并居”模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采用“两制并存”模式较为理想;②居民点整理模式:通过GIS结合突变级数法,居民点整理的先后次序为:整村搬迁模式空心村整治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③搬迁安置模式:通过GIS结合灰色物元分析,在居民搬迁安置模式中应优先采用就近农民集中居住的安置方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宗杰;永城,土地复垦绽生机[J];国土资源;2002年04期
2 晏仲华;搞好土地复垦 振兴盐场经济[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2期
3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青海省征收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意见的通知[J];青海政报;2004年14期
4 平卫;;群众抱怨为哪般——宣城市向阳镇土地复垦整理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2008年07期
5 李根福,田宝贵;土地复垦费用估算取值及有关术语释义[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7年03期
6 刘金平,张德明,郑友勇;土地复垦投资机制及其制度(上)[J];能源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7 ;池州贵池区:轮窑企业年内关闭实施土地复垦[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0年04期
8 夏梦丽;;河南省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分区研究[J];河南科技;2010年09期
9 王立新,朱云生;应用股份合作制加快土地复垦开发步伐[J];中国土地;1995年01期
10 夏思邦,宗杰;完善《土地复垦规定》之建议[J];国土资源;2002年09期
11 任荣;土地复垦——保护环境[J];中国地质;1996年07期
12 李树志,苗建国;关于煤炭行业土地复垦政策的探讨[J];矿山测量;1998年03期
13 吴岗;善待家园(下)——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节选)[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年24期
14 刘德儿,陶知翔;加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11期
15 周春;;明确政策扩大思路 抓好闲散废地复垦[J];中国农垦;1991年10期
16 胡振琪,刘海滨;试论土地复垦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年01期
17 彭德福;我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1期
18 刘超,赵海峰,胡振琪,李会杰;皖北煤电公司土地复垦的技术模式[J];资源.产业;2005年02期
19 孙建武;;国家级土地复垦先进县[J];法治与社会;2007年02期
20 张清军;曹秀玲;;唐山市采煤塌陷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静雯;;西北干旱区金属矿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的问题和建议[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继栋;白中科;;创新复垦项目管理模式缓解人员匮乏矛盾[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吉田;;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4 高国雄;高保山;周心澄;金燕;;国外工矿区土地复垦动态研究[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蒋金龙;王梅农;宋胜其;;土地复垦整治综合技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赵翔;苗艳虾;甄选;;SLDE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研究[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7 焦华富;;采煤塌陷的环境效应与土地复垦——以淮北市为例[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一鸣;赵景逵;;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之我见[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鲁春阳;杨庆媛;张彦涛;;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统筹联动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伟;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长生;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方丽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郭利刚;我国煤矿、金属矿损毁土地复垦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贾全明;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中国道路及其实践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孙成军;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欣;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向泽映;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陆锦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延君;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房美玲;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抚宁县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范海妮;神木县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及补偿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勇兵;我国城乡筹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宁玲;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杰;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金微;重庆银行在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常春艳;矿山土地复垦方案论证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淳;土地农转非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凯;重庆市土地环境容量评价及配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朝远;五项措施推进土地复垦工程进程[N];毕节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滕忠顺 孟庆华 成艳梅;城子河区土地复垦工程让农民绽笑颜[N];鸡西日报;2008年
3 杨家祥;“11·02”特大自然灾害灾毁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启动实施[N];楚雄日报(汉);2009年
4 郭泽玉;烂泥沟金矿完成土地复垦4万平方米[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杨军明 马廷胜;文登废弃公路纳入土地复垦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6 记者 周怀龙;我国近亿亩损毁土地有待复垦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邓卫华 龚印明;严保耕地:山东开出土地复垦第一标[N];中国改革报;2003年
8 殷巨宝;山水公司完成江苏最大土地复垦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9 胡云富金 徐群;句容抓实土地复垦项目监管[N];镇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设立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N];中国煤炭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