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淋巴瘤内miR-17-92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MicroRNA (miRNAs)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其在动植物体内对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近期,miRNAs被发现存在于细菌,绿藻类,病毒及广泛的动物体中。其通过对信使RNA的调控使其降解或者抑制其转录使得miRNAs在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miRNAs的重要功能还包括调控细胞增值,细胞凋亡,调控发育时间,分化及胚胎发生。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miRNAs与癌症中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既可以是癌基因又可以是抑癌基因,并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双重的角色。目前,在HomoSapiens中已有677个miRNAs被发现,并且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关注于miRNAs的基因调控功能。
miR—17-92基因簇位于C13orf25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中,因含此基因的染色体在恶性淋巴瘤中扩增而被首次描述。miR—17-92基因簇可产生有六个不同的成熟miRNA:miR-17, miR-18a, miR-19a, miR-19b, miR-20a and miR-92a。miR—17~92基因簇具有癌基因的功能。具体表现在,抑制癌细胞的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促使肿瘤血管生成。人类miR—17-92基因簇位于C13orf25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的中,它通常过表达于不同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中,包括Burkitt淋巴瘤,弥漫性大壁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也过表达于其它实体肿瘤中,例如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房癌,胃癌,结肠癌。
虽然对miR—17Y92基因簇的基因调控功能了解到越来越多,但是对于miR-17~92簇基因本身的转录调控机制知之甚少。近期研究仅仅发现其可被转录因子c-Myc和E2F激活。因此,本论文对miR—17~92基因簇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
通过荧光素酶检测试验,本研究鉴定了此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通过对基因启动子的删除和突变研究发现,此启动子被多个转录因子所共同调控,每个单独的转录因子对启动子有适度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发现,对转录因子SP1的假定结合点进行突变后,减少了70%的启动子活性。已知c-Myc可以诱导此基因的的转录,我们发现在启动子区将c-Myc的结合位点突变后,启动子的活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被增强。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发现,具有转录抑制活性的MYC家族转录因子Mxi1直接结合在启动子区域。为了进一步了解启动子附近区域对基因转录调节的影响,本文对包含此基因22.5kb的区域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此基因具有DNaseⅠ超敏感区域和组蛋白修饰活跃区,预示了其具有增强子元件。通过研究,本文证实了在启动子附近至少两个区域具有增强子活性。
在一些肿瘤中C13orf25基因是一个重要的癌基因,其转录产物microRNA所调控的基因对细胞增殖以及存活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需要对miR-17Y92的转录水平调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
|
|
1 |
李金丽;万艳平;;Daxx研究进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
2 |
刘智,黄秋花,陈竺;真核转录抑制因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
3 |
郭慧君,夏忠弟;白色念珠菌耐药蛋白(Cdr1p)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6期 |
4 |
王瑞华;傅海燕;杨国栋;路凡;赵忠良;;Resti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转录活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5 |
余波;黄爱龙;;乙型肝炎病毒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
6 |
曾建涛;王继红;;Visfatin转录调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7 |
张栋;贺大林;;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中PI3K/Akt依赖的转录调控与NF-κB介导的BMP-2-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
8 |
魏辉明;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年03期 |
9 |
高苹;核因子-κB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年04期 |
10 |
段卫明,陈子兴;WT1介导的转录调控通路与白血病[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年04期 |
11 |
张丽丽;吴建新;;DNA甲基化——肿瘤产生的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J];遗传;2006年07期 |
12 |
罗勤;周青春;邓灵福;高强;刘德立;;依赖PrfA转录调控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C启动子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英文)[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
13 |
张志威;李辉;王宁;;KLF转录因子家族与脂肪细胞分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11期 |
14 |
樊祥宇;王洪海;谢建平;;拟核结合蛋白与细菌基因的表达调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5期 |
15 |
纪龙,袁耀宗,徐家裕;核因子-κB与急性胰腺炎[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9期 |
16 |
曹琦珍,谭焕然;PSA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年S1期 |
17 |
何文喜,牛忠英,赵守亮,高杰,李萍;Smads蛋白在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中的表达及功能[J];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
18 |
林云;章建程;殷明;;前髓细胞白血病核小体研究概况[J];海军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
19 |
马利民;王忠;;转录因子ATF/CERB家族成员——ATF3[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
20 |
刘利民;王学范;张红雷;;HLA-F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