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幼猪早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影像学研究

郑欣  
【摘要】:第一章幼猪胸、腰椎椎弓根参数的CT测量对置钉的指导意义 目的:采用CT扫描测量约克夏幼猪的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参数,提供动物实验的解剖学参考数据。 方法:10只6周龄的雌性约克夏幼猪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后测量T1-L5的椎体高度、椎体横径、椎体纵径、椎管横径、椎弓根骨性通道全长、椎弓根宽度等参数,按照测量数据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检查,评估螺钉植入准确性。 结果:根据CT影像学测量结果,椎弓根宽度平均为5.3-7.4mm,椎弓根骨性通道全长平均为18.8-22.6mm,椎弓根水平面植入角度平均为32.1-44.4°之间。根据测量数据,选取直径为4.5mm,长度为25mm的椎弓根螺钉,并在幼猪脊柱成功植入,固定效果可靠。 结论:尽管幼猪的脊椎较小,通过术前CT测量的指导,可以有效地指导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第二章后路单侧栓系建立幼猪快速进展性脊柱侧凸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栓系建立幼猪的快速进展性脊柱侧凸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6只雌性约克夏幼猪(6周龄,6-8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13肋骨,适当加压行钢缆栓系,使脊柱凸向右侧,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建模时间8周。术后每4周摄脊柱X线片和CT影像学检查。建模8周后,将后路内固定取出,不做任何治疗,继续观察4周记录侧凸变化。 结果:5只幼猪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表现为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1只因感染导致内固定松动,栓系失败。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19.6°(14-27°),经过8周栓系,进展为55.2°(38-76°)。栓系去除后4周,侧凸仍然稳定在51.2°。所有侧凸均表现出显著的顶椎偏移中线以及顶椎旋转等特征,CT三维重建显示主弯曲内脊柱前后结构完整,没有任何融合迹象。 结论:本研究在幼猪中通过后路单侧栓系成功建立了快速进展的结构性脊柱侧凸模型,由于避免了脊柱侧凸主弯结构的损伤,适用于矫形技术的研究。 第三章幼猪脊柱侧凸模型的弯型、演变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幼猪后路不对称性栓系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中弯型演变的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8只雌性约克夏幼猪(6周龄,6-8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13肋骨,适当加压行钢缆栓系,使脊柱凸向右侧,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后每4周进行脊柱X线检查。建模8周后,将后路内固定取出,不做任何治疗。观察记录冠状面及矢状面弯型特点,冠状面测量侧凸主弯Cobb角,记录顶椎位置,矢状面形态测量前凸及后凸Cobb角。 结果:1只因感染导致内固定松动,栓系失败。其余7只幼猪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表现为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34.5°,经过8周栓系,进展为59.3°。所有幼猪的侧凸均表现出显著的顶椎偏移中线以及顶椎旋转等类似于人类脊柱侧凸的特征。冠状面上,侧凸主弯的顶椎位置随栓系时间发展,逐渐移行至胸椎下段,矢状面上,由术后即刻的均匀的生理性后凸发展为胸椎前凸、胸腰段后凸的特征。 结论:幼猪中脊柱侧凸模型,在栓系过程中,会发生冠状面顶椎位置的改变和矢状面弯型的改变,在进行矫形技术的应用中应予注意。 第四章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与椎间盘楔形变的演变规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随栓系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对7例后路不对称性栓系造模成功的侧凸幼猪在术后即刻、术后4周、8周分别进行全脊柱后前位X线检查,应用Cobb法测量侧凸范围内每个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变角,分析顶椎及其上、下各两个椎体和相应的4个椎间盘的楔变角在栓系时期内变化的规律,并计算不同时期内所有椎体楔变角之和与所有椎间盘楔变角之和分别占整个侧凸Cobb角的百分率。 结果:顶椎区椎体楔变角随栓系时间发展逐渐增大,顶椎区椎体和椎间盘楔变角均呈现从顶椎向两侧端椎区逐渐减小趋势。在栓系术后即刻,侧凸几乎完全为椎间盘楔形变造成,随时间发展,椎体楔变角占Cobb角的比值逐渐上升,至栓系8周时,Cobb角的构成变化为以椎体楔变角为主要贡献(71.5%)。 结论:不对称性栓系的力学因素作用下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的构成比在不断演变,为建立稳定的侧凸动物模型,必须达到一定的栓系时间以期制造足够的椎体楔形变。 第五章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与人类早发性脊柱侧凸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模式的比较 目的:对比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与人类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 EOS)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形变特点,探讨幼猪脊柱侧凸模型是否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楔形变特征。 方法:对8例幼猪脊柱侧凸模型和13例EOS患儿的后前位X线片应用Cobb法测量侧凸主弯范围内所有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变角,分别计算所有椎体和椎间盘占整个侧凸角度的百分比(楔变率),并计算顶椎及其上、下各两个椎体和相应4个椎间盘的楔变角,统计5个椎体的平均楔变率和4个椎间盘分别占顶椎区Cobb角之和的楔变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幼猪侧凸模型和EOS患儿主弯Cobb角无明显差异(P=0.499),在侧凸范围内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变角均呈从顶椎区向端椎区逐渐减小的趋势。关于主弯Cobb角的构成,幼猪侧凸模型和EOS患儿均是以椎体楔变角为主,然而,幼猪模型的椎体楔变率较EOS患儿更大(P0.001)。顶椎区5个椎体的平均楔变角在动物模型和EOS患儿中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动物模型中顶椎区5个椎体所占顶椎区Cobb角的比率较人类更大(75.4%vs.60.2%,P0.001);相反地,动物模型中,顶椎区椎间盘平均楔变角和顶椎区4个椎间盘所占顶椎区Cobb角的比率均较EOS患儿小(P0.05)。 结论:幼猪的脊柱侧凸模型与人类EOS的楔形变模式不同,在进行动物模型与人类EOS类比研究及后续的矫形技术的应用研究时应特别注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永忠;;一个罕见原发性脊柱侧凸畸形高发家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89年03期
2 赵学军,赖敏贞;脊柱侧凸矫正术的护理[J];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08期
3 于振山,梁栋,张亚奎,张星火;脊柱侧凸松解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年04期
4 邱勇!210008,朱丽华!210008,吕锦瑜!210008,朱泽章!210008,宋知非!210008,骆东山!210008;90°以上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及方法[J];中华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5 李卫平!510120,刘尚礼!510120,陈兆荣,张光铂,丁悦!510120,何杰民!510120;广州市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报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6 唐盛平,林子平,吴建华,郑振耀;ISOLA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7 海涌;有关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外科动态[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年05期
8 邵水霖,海涌,邹德威,马华松,周雪峰,高音;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其预防[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年08期
9 朱锋,邱勇;生长发育异常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J];脊柱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10 邱贵兴;遵循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开展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11 陈建文,王义生,秦泗;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Z4期
12 李明,刘洋,倪春鸿,朱晓东,白玉树,赵新刚,侯铁胜;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应用的疗效评价(英文)[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3 范纯泉;;临时内部牵引治疗严重脊柱侧凸[J];脊柱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14 ;2008年首届中国脊柱侧凸年会暨西安脊柱侧凸学习班论文征稿通知[J];中国骨伤;2008年02期
15 宋福麟;;矫正重症脊柱侧凸16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88年06期
16 王东华,周江南,廖前德,李海平,邓展生,瞿素洁;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评价[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17 刘尚礼,黄东生,林道贤,马若凡;应用C-D器械治疗34例脊柱侧凸初步报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年02期
18 王孟滨,宋建新,曲敬;俄式内固定器械矫治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年02期
19 张光铂;;脊柱侧凸普查测量与治疗[J];医学研究杂志;1997年10期
20 刘尚礼,黄东生,马若凡,李春海,沈慧勇;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占英;钱雪华;吴弢;毕联阳;叶秀兰;施杞;;上海市部分在校小学生脊柱侧凸现状调查分析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磊;刘祖德;;支具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价值[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3 侯一翎;;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高音;朱建英;叶文琴;高德华;;滑动式脊柱侧凸牵引床的设计与研制[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明;顾苏熙;;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新技术[A];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6 黄鹤;;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周璇;杜青;赵黎;杨军林;陈秋;李海;沈品泉;陶泉;;中文版SRS-22问卷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洪正华;陈海啸;王章富;张传毅;林列;洪盾;;脊柱侧凸合并Chiari畸形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传毅;洪正华;陈海啸;王章富;林列;;脊柱侧凸合并Chiari畸形的外科治疗体会[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赵智;杨振东;刘路平;;青少年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欣;幼猪早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影像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张之栋;通络舒筋饮治疗脊柱侧凸术后早期的腰背疼痛及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谭荣;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4 郑国权;基于形状记忆合金棒的脊柱侧凸矫形系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韩世杰;退行性脊柱侧凸间充质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赵迪;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后路三维矫形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吴涛;高中枢瘦素水平对脊柱侧凸影响的动物模型研究及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颈枕部影像学和临床治疗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吴冰;基于超声背散射信号成像的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植入导航系统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丁立祥;多层螺旋CT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倪春鸿;脊柱侧凸矫形脊髓损伤机理及其诱发电位监测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小冬;便携式脊柱侧凸多点牵引器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郝冉;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王肖虎;“支具治疗指导表”指导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2011年
4 苗二春;新型双足鼠脊柱侧凸模型的建立及椎间盘细胞凋亡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吴宏擘;针刀疗法对于缓解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苏李威;非交通性颈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7 于威;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形态学[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陈建文;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季欣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王国著;伴脊髓空洞脊柱侧凸早期椎旁肌失神经支配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国起;山东省立医院 采用新技术治愈低龄儿严重脊柱侧凸[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白秩南;脊柱侧凸可取性命手术矫治纠正扭曲[N];保健时报;2005年
3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侯洁;脊柱侧凸手术越早越好[N];健康时报;2005年
4 余可谊;脊柱侧凸的“协和分型”得到国际认可[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高国起;治儿童严重脊柱侧凸有新法[N];健康报;2007年
6 李其一;我国的脊柱侧凸分型系统优势明显[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王继荣;看看孩子的背直不直[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谢明霞;如何早期识别脊柱侧凸[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高国起;分期后路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黄余红;别忽视孩子的“高低肩”[N];人民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